先問個問題:你們家孩子是誰帶的?
以前我一直認為,爺爺奶奶是帶娃主力,然而看到「中國新聞網」發起的一個關于「你們家誰帶孩子?」的調查,才知道情況并非如此!
數據顯示,外婆才是帶娃的主力軍,占比高達43.9%;其次是寶媽自己帶,占比為27.5%;后面才是奶奶帶娃,比例僅有14.7%!
看來網絡上那句「媽媽生,外婆養,爺爺奶奶定期來欣賞,爸爸回家沙發躺!」并非空穴來風~
在小區里問了一圈,發現大部分帶娃的老人,還真是外婆。
外婆們表示: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這麼大,閨女又上班又帶娃太辛苦了。坐月子、日常起居交給別人有點不放心,退休了就過來搭把手,讓閨女能稍微輕松點。
誰生的誰心疼,外婆帶外孫,說白了其實就是心疼閨女。
當媽的都知道帶大一個孩子有多難,尤其孩子小時候:
有些高敏感寶寶睡覺需要抱著,很多家長夜里睡不了整覺; 1歲左右對周圍環境好奇,磕磕絆絆開始探索世界,一眼看不住就可能摔了、碰了、吃了不該吃的、摸了不該摸的; 3歲前,孩子抵抗力差,稍不留心就可能生病,半夜跑急診的經歷,相信每位媽媽都有。
以上種種,外婆都已親身經歷過一次,她深知「為人母」的艱辛。自然不愿自己寵到大的寶貝,獨自承擔這樣的壓力。所以哪怕自己累點,她們也希望能讓女兒過得輕松點。
還有一部分外婆,雖然沒有條件幫女兒長時間帶娃,但她們也會排除萬難給女兒「坐月子」,帶小寶寶。
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女兒的口味和習慣,也擔心女兒月子坐不好留下病根,更擔心激素影響下女兒會心情抑郁、敏感。
除此以外,媽媽們也更愿意讓外婆幫忙帶娃。畢竟「婆媳關系」一直都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相處機會越多,產生矛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為了避免和婆婆因為孩子的事情起沖突,甚至影響與丈夫的關系,大部分媽媽更愿意在自己沒時間帶孩子時,將孩子交給外婆。
同事小齊在懷孕時就把媽媽接到了北京,一直到孩子6歲,都是媽媽在幫她帶娃。誰知孩子上小學后,外婆強烈要求回老家,一來因為孩子大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二來老人說自己再不回去就抑郁了。
小齊性格比較大大咧咧,老太太說了之后她才意識到老人在這里過得并不開心,但又不能讓老太太憋著氣回去,于是母女倆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原來,小齊性格直,不知道拐彎,無意中,傷過好幾次老太太的心。
老太太說,孩子1歲3個月時,有一次晚上做飯,一眼沒看住孩子從沙發上摔下來,腦袋上摔了個包。那天她也很內疚,誰知小齊不問原因就質問:「你怎麼帶孩子的?摔這麼大一個包?」 當時老太太看著發飆的女兒,臉色黑如鍋底的女婿,萬般委屈沒地方說!
還有一次,夏天太熱,孩子吵著要吃雪糕,老太太帶孩子去超市買了一根,誰知到了后半夜孩子突然拉肚子。小齊瞪著眼睛大喊:「不是不讓你給她吃冷飲嗎?知道腸胃不好還給買!你怎麼那麼會裹亂?
」。
後來第二天,無意中聽到女婿說「不行就讓我媽來帶孩子吧!」更是傷透了老人的心。
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小齊紅著眼睛說,要不是老太太臨走前說出來,她都不知道無意間讓老人受了這麼大的委屈!
再想想,每天回家后桌上擺的都是自己愛吃的菜,無意中提一句想吃什麼,過幾天準能在餐桌上看到;孩子的吃、穿、用也是外婆用退休工資買的;還有家里的各種日用品,都是老太太在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