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小名月仙的毛彥文出生在浙江省江山縣一個普通的鄉紳之家。其祖父經營了一家布店,父親毛華東本是秀才,后棄舉從商開設了布莊和醬園,成了一位商人。
毛彥文是母親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哥哥在五歲時因病夭折,母親再生的五個孩子都是女兒。因為沒有生出兒子,母親經常被父親和祖母怠慢、冷落。
毛彥文七歲時開始在家中上私塾。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之后,全國女學興起,在這樣的潮流下,小彥文進入了新成立的西河女校,開始接觸新式教育。
毛父深受舊學影響,是一個傳統封建的大家長。在毛彥文9歲時,父親自作主張將她許配給了生意場上的朋友方耀堂之子。
還不到16歲時,聰穎的小毛彥考取了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男方家庭擔心毛彥文讀書多了,主意多,會一去不回,于是提出要毛彥文提前與他們的兒子完婚。
沒想到,到了正式迎娶的那天,被喚醒了獨立意識和女權意識的毛彥文與表哥商量對策后,在上花轎前逃跑了,違背了父母的包辦。
表哥朱君毅比毛彥文年長四歲,長得風度翩翩、斯文帥氣,而且學識豐富,就讀于清華大學。
當年朱君毅在附近學校任教,一直寄住在毛彥文家里。長期的朝夕相處,毛彥文對表哥甚是愛慕和崇拜。
一時間,這場逃婚鬧得滿城風雨,坊間傳言毛彥文與表哥在婚禮當天私奔了。
經過了這場風波,毛家父母臉面盡失。但無奈也知曉了女兒的心意,于是兩家的家長做主,很快促成了此事,為他們舉辦了訂婚儀式。
1916年夏天,兩人訂婚后不久,朱君毅從清華大學畢業,前往美國留學。毛彥文則考往浙江吳興的一所教會學校——湖郡女校。
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環境讓兩人的思想觀念開始漸漸有了不同。加上長久的分離,表哥朱君毅的回信次數慢慢變少了。
1922年,朱君毅學成歸來,受聘于南京東南大學,擔任教授。
而此時的毛彥文,在苦苦等待了朱君毅六年后,以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了北京高等女子師范學校。為了跟表哥距離更近,她主動轉學到金陵女子大學入讀。
可惜,漫長的等待沒能換來相聚的歡喜。相反,毛彥文等到的是一紙退婚信。
1923年5月,朱君毅在信中寫道:「雖然青梅竹馬,只是小兒玩鬧,彼此間沒有真正的愛情;近親不能結婚;兩人性格不合」。
在當時的民國,表親之間的婚姻司空見慣。毛彥文知道這只是一個借口,朱君毅只是不想娶自己罷了。
1924年,在陳伯衡等人的見證下,毛彥文與朱君毅正式解除婚約。這場婚約解除的主持人,是前國民政府總理熊希齡的夫人朱其慧。
可笑的是,在解除婚約的第二年,朱君毅就和一個17歲的女學生結了婚。
得知毛彥文與朱君毅婚約結束后,另一個人對毛彥文展開了瘋狂的攻勢。
這個人就是朱君毅在清華讀書時的好友吳宓。
吳宓本名吳玉衡,字雨僧、玉衡,筆名余生,是公認的才子,中國現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奠基人。
早在毛彥文與朱君毅鴻雁傳書時,朱君毅每次讀完表妹的情書后,都會和同桌吳宓分享,順手撒一把狗糧。
這一看不要緊,吳宓對才華橫溢的毛彥文動了心,但礙于「朋友妻不可欺」,他就將喜歡埋在了心底。
如今,吳宓瘋狂地給毛彥文寫情書,甚至大張旗鼓地發表在報紙上。
這些轟轟烈烈地行為并沒有感動毛彥文,因為彼時的吳宓已有家室,他的妻子陳心一還是毛彥文的好閨蜜。這些幼稚行為在毛彥文看來,簡直是胡鬧。
之后,結婚7年的陳心一最終不忍吳宓情感上的叛逆,主動提出了失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