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中為了加強皇權的統治有很多的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和親。他不僅僅能夠改善與邊境之間的關系更是一種文化交流。
但是古代交通十分的不方便,這就導致公主們在路上可能就要經過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
今天要說的是歷史上嫁的最遠的公主,當她趕到的時候丈夫已經去世了,公主只能嫁給他的兒子。
說起公主和親,這一切還要從中國歷史上領土最廣的一個朝代元朝說起。眾所周知元朝是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建立的,忽必烈與他的祖父成吉思汗十分的相似,他也有著一個擴大領土的愿望。
旭烈兀是忽必烈的親弟弟,他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在他十八歲那一年就已經開始了征戰南北,當然他最輝煌的成就還是在西南亞的戰績。
遺傳到父親與祖父的驍勇善戰,十八歲的他就一路向歐洲進發,直接打到了匈牙利境內。
可以說放在今天也是一個讓人驚嘆的戰績,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的,但是大家對于他依舊認可的原因。這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打的最遠的一個朝代了。
在元憲宗在位的時候曾經派遣這個弟弟征戰西方,但是當旭烈兀回來的時候卻發現他的哥哥和弟弟卻因為皇位之爭,鬧得不可開交。向來對皇位不感興趣的旭烈兀當即就決定離開這權力中心,回到自己的西方。
于是在忽必烈繼位之后就將旭烈兀封為伊爾汗,成為伊爾汗國的國王。隨后他們就在伊爾汗繼續的生活下去,可以說雖然他們已經在西方國家建立了政權,但是他們始終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蒙古人。
在旭烈兀逝世之后,位置就理所應當的傳給他的兒子,就這樣在傳到第三代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事。
阿魯渾也就是第三任君主,他的妻子忽然逝世,雖然這個時候的阿魯渾年紀也不小了,但是后位不能懸空,于是他就想著繼續找一位王后。
但是他的發妻逝世之前已經留下了遺言,就是皇后之位只能是蒙古人,只能是同族的女子。從當地尋找一位女子做王后的想法就破滅了。
于是阿魯渾就給忽必烈上書,希望他可以娶一位蒙古皇室的女子作為王后。因為阿魯渾的前一任王后正是蒙古皇室的女子。
看到來信之后的忽必烈當即就同意了,接下來就是尋找一位適齡的女子。但是縱觀整個蒙古皇室,適齡的女子竟然沒有幾人,就在這個時候忽必烈發現自己還有一位養女闊闊真,現在正是妙齡。
于是就定下了她是前往出嫁的公主。這個時候的忽必烈年紀也大了,對于這個小女兒也是有一些不舍的。
公主的出嫁也不可以簡單的辦,畢竟也是公主還是聯系兩國之間友好的紐帶。可以說公主的出嫁就代表著元朝的態度。
忽必烈十分的在意,將這件全權交給自己的皇后處理。務必要將一切都處理得當公主的陪嫁肯定是少不了的,再加上阿魯渾是忽必烈弟弟的孫子,為了彰顯對于他的重視,也要在應有的陪嫁上再多幾層。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