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康熙一屁股坐到了那個柜子面前,老婦人見狀不滿地說道:「你不能坐在這里!」
一番解釋過后康熙說無妨,豈料老婦人見狀直接急眼了,于是她就把康熙給趕了出去,當時發生了什麼?
康熙見狀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賜給了老婦人一件「黃馬褂」,這究竟是為何?
康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一位皇帝,飽受爭議的「康乾盛世」就是從他開始的。
許多人雖然不太認可「康乾盛世」,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康熙在位初期的貢獻還是非常不錯的。
清朝的好多皇帝都有微服私訪的習慣,也就是穿成便裝到民間轉一圈兒。
當然,肯定不只是單純轉一圈兒那麼簡單。康熙那時候就是為了看看最底層老百姓過得如何,只要他們過上了好日子,那說明自己這個皇帝才算合格。
這種方法可以讓皇帝很好地了解民情,要是只聽官員匯報的話,太容易被忽悠了。
清朝微服私訪最著名的兩個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這倆爺孫了。雖然說行動看著都一樣,其實人不同,帶來的效果也有很大不同。
人家康熙那時候微服私訪還是比較敬業的,回去后他會將自己遇到的問題一一記下來,然后再思考相應的對策。
而乾隆那時候,極像逃課的學生外出游玩,一路上吃喝玩樂,錢花完了就回去。
所以轉了幾圈下來,至于民間究竟什麼樣,乾隆還是不太清楚。
乾隆那時候曾遇到過一個讓他免費吃西瓜解渴的老大爺,交流了一番后,乾隆不僅沒有感激人家,走后他還派人去將老大爺給殺了。
得虧老大爺已經提前走了,要不然注定難逃一死。
相比之下,康熙就顯得溫柔多了。
康熙那時候經常去巡視北方的大草原,在這里生活著的蒙古人著實讓康熙有些不安。
蒙古人的戰力在清朝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他們打仗的質量簡直太高了。
之前由蒙古所建立的元朝,國土面積是所有封建王朝中最大的。
所以康熙帝經常巡視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是為了時刻提防他們造反。
雖然說已經經歷了明朝幾百年的沉淀,但在康熙看來,蒙古人一旦大規模造反,到時候必將會是硬仗甚至惡仗,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一次巡視草原過程中,康熙突然想到了微服私訪,因為他想看看草原上的老百姓到底過得如何。
所以康熙立即換了一身衣服,然后帶著幾名便裝侍衛,接著騎上一頭小毛驢就出發了。
等大家走累了,康熙主動提出找一戶人家歇歇,眾侍衛聽后便立馬去尋找人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