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嬴政頭戴冠冕,身著袞袍,一步步登上了象征絕對權力的寶座……
從此,他擁有了一個響徹寰宇,乃至影響后世幾千年的一個尊號:皇帝!「三皇」之皇,「五帝」之帝。
嬴政開創性地將華夏民族共同崇拜的至高神靈合二為一,足見其野心之大,底氣之足。
的確,面對這樣一位開啟歷史新篇章的風云人物,后世人都對他推崇之至。
「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盡管后世人多指摘始皇暴虐,但西漢賈誼還是用如此華美、宏大的篇章歌頌他的蓋世之功。
連偉人都夸始皇帝是「祖龍」,開創華夏一統的千古一帝。
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司馬遷在他被后世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中,曾四次提到周王朝有關嬴政一統江山的預言,這似乎又給嬴政加了一層神秘色彩。
預言是這樣的:早在西周時期,有位叫太史儋的人曾對他的國君說:「西邊的秦人與咱們的大周終究會撕下他們假意順從的心而獨立發展,等到五百年后,他實力會變得很強,成為雄踞天下的霸主,再過十七年后,真主出現,他將成為天下至高無上的人!」(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復合,合十七歲而霸王出)
歷代的人,將此句話與秦國五六百年的發展史對照,發現字字應驗,無不嘖嘖稱奇。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生長在中原西陲、黃土高原上的老秦人一直被周王室與東方諸侯視為異類,其先祖飛廉被當做是禽類,因此嘴巴凸起,與中原人面貌迥異。
但根據考古人員考證,秦文化主要來自于中原地帶的周文化,專家從出土的墓葬中殉人、腰坑殉狗等葬俗找到證據:以嬴秦「公族」為代表的典型秦文化延續了商文化的部分因素。
但不管怎樣,剛開始,老秦人所處的地理位置對他們相當不利,并且與同樣生活在這里的犬戎人糾纏不清,周王朝為了能掃清西戎異族,于是,正好讓老秦人鎮守西陲,幫助對付西戎人的侵犯。這,有點像宋王朝讓招安的梁山好漢去對付方臘,一箭雙雕,反正都是「賊」。
是的,西周王朝對于大秦人是當做賊來鄙視的,這股「看不起」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秦人憋了一肚子氣。
當實力弱小,出身不好的你,被人輕賤,該怎麼辦呢?唯有自強不息!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只要有了危機意識,都必將踔厲奮發,勇毅進取。
所以,在最初那幾百年里,面對孤立無援,面對鄙夷嘲諷,面對犬戎欺壓,面對亡國威脅……老秦人用天性自帶的剛強與毅力挺過來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