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的誕生,和朱元璋清除功臣的需求有關。
朱元璋一手創建了錦衣衛,在達成目標后,又廢除了錦衣衛,扔掉了這雙白手套。而初代錦衣衛指揮使的下場,更是讓人感慨。
錦衣衛是朱元璋創建的,但是這種專門為君王服務的特務機構,卻不算朱元璋的首創。其實,歷朝歷代都有這種直接向皇帝匯報的「司法機構」。
漢代有昭獄和繡衣使者,漢武帝時,繡衣使者江充還引發了巫蠱之禍;
三國時期,曹魏有校事制度,惹得人心惶惶,大家怕校事比怕曹操還厲害;
唐朝時有推事院;五代時期有侍衛司獄;連看似溫和的宋朝,都有皇城司。
所以,朱元璋想對大臣們下手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想到:要不我也搞一個這樣的機構吧?
其實早在好幾年前,朱元璋就和這些開國功臣之間發生了矛盾。起因是許多功臣覺得天下已經安定了,他也該享受享受了。這些人仗著功勞,就不守法律,任意妄為。
這些人的行為讓朱元璋很為難,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準備用太酷烈的方式對付他們。所以洪武六年的時候,朱元璋讓工部鑄造了一個鐵榜,上面寫著一些訓誡功臣的話,希望這些人能夠驚醒。
廖永忠曾經奉朱元璋的命令去迎接小明王,然后把小明王溺死了。後來分封功臣的時候,朱元璋說:「按照廖永忠的功勞,我應該封一個公爵。但是之前他接小明王時犯了錯誤,所以只好給他降為侯爵了。」
洪武八年的時候,廖永忠這個開國功臣因為僭越,被朱元璋賜死了。
洪武十二年時,丞相汪廣洋被被朱元璋貶斥,不久賜死。汪廣洋和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朱元璋對他贊不絕口,但是後來貶黜他的時候,朱元璋幾乎把他說成是吃干飯的。
廖永忠和汪廣洋的死,說明朱元璋對功臣們的態度逐漸發生著轉變。而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的爆發,更是把朱元璋的疑心病和殺心推到了一個頂點。
在這種人人自危的背景下,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
錦衣衛不是朱元璋特意設立出來的,而是舊部門改換了新職能。明代實行衛所制,一切「衛」自然歸五軍都督府管轄。
錦衣衛的前身叫拱衛司,之前是負責儀仗和守衛的,後來經過朱元璋的改動,改名錦衣衛,負責審訊偵緝。而且,改頭換面的錦衣衛,不再受五軍都督府管轄,而是直接向朱元璋匯報。
明代有司法權的機構,主要是三法司,也就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每當有大案或重案發生,這三個部門都要一起審理。正常來說,司法方面的事,都繞不過這三個部門。
但是,錦衣衛卻不受這種約束,他們審案不需要經過三法司的批準,可以直接抓人、審人,然后把結果呈交皇帝。
這種特權,給錦衣衛的執法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他們可以隨意抓人、隨意定罪。
一方面,皇帝可以借助錦衣衛,任意排除異己;另一方面,錦衣衛有這麼多的權力、而且不受約束,這也給了他們自己肆意妄為的資本。
朱元璋的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是他打天下的老伙計,毛驤。
毛驤很敬業的履行他白手套的職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