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滿城縣的縣城西南,有一座叫「陵山」的小山包。
陵山腳下有個守陵村。
當地傳言,陵山上埋著一個王爺和他的后代。
守陵村的住戶,都是當時為王爺守陵園的人的后代。
只是由于年代太久,已經沒人知道這個王爺是誰了。
令人稱奇的是,1968年,在一次國防施工中,陵山上真的發現了一座大墓。
這座以山為陵的西漢中山國國王的巨大陵寢,出土了上萬件文物。
被列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出土了「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以及傳說中,可以保持尸身不腐的金縷玉衣。
那麼,金縷玉衣到底有沒有這個神奇功能?
西漢的國中之國——中山國又是怎麼一回事?以及墓中還出土了其它什麼寶貝?
圖1 金縷玉衣
1968年5月,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正在陵山上進行國防工程施工,開鑿一個隧道。
由于這是一座石頭山,因此施工過程中用上了炸藥。
起初工程進展順利,但到5月23日這天出了一點情況。
當天下午三點左右,在距離山頂30米的地方。
戰士們打眼放炮,然而炮響之后,沒有太多碎石被炸開。
隧道盡頭卻塌出了一個洞,朝外噴著白氣。
戰士們很快把情況向連長匯報。
連長寇俊林得到消息后,趕到施工現場。
由于洞口的出現導致了施工受阻,他決定下去看看具體情況。
圖2 崩出的洞口
寇俊林和其他兩名戰士把長繩綁在腰間,拿著手電筒下到了洞里。
繩子的另一頭,交給了守在洞口的士兵。
進入洞里后,一股奇怪的氣味撲鼻而來。
盡管外邊已經到了春末夏初,洞里卻寒氣逼人。
三人壯著膽子,用手電往前一照,看到了一個拱形的洞。
地上是一些瓦片,瓦片下還壓著各種器物和一些骨頭。
三人繼續小心翼翼往里走,走了十幾米,左邊空間忽然開朗,出現了一個大穹頂的洞,高度在兩三層樓。
這個洞里的地上也蓋著瓦片,能看到下面壓著各種器物。
戰士們翻看了一些,發現金器、銀器、銅器、陶器、玉器都有。
他們非常驚訝,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大墓。
圖3 滿城漢墓二號墓文物
出于保護文物考慮,他們沒再四處走動,順著原路返回。
從洞里出來后,連長寇俊林命令部隊停止施工,并報告了上級。
幸運的是,這個消息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重視。
5月29日,考古專家就到了滿城縣。
經過細致勘查,考古專家認定這里確實是一座大型墓葬,時代應該是西漢時期。
墓室從東到西將近52米,南北寬37.5米。
空間最高的地方是6.8米高,空間容積是2700立方米。
也就是說,為了修這座墓,工匠們挖掉了2700立方的石頭,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圖4 墓室結構
整個墓室由南耳室、北耳室、墓道、甬道、中室、后室組成。
南耳室是車馬房,有6輛車、16匹馬、11只狗、1只鹿殉葬。
戰士們當初從洞口下去,到的就是南耳室;
北耳室是糧倉,有糧食、肉類、魚類、餐飲類的陶器、石磨盤等;
中室是客廳,放著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基本都是日常生活用的;
后室放著棺槨和陪葬品。
這些石洞里有的本來還建著木構的瓦房。
只是後來木頭腐朽塌掉了,地上的瓦片就是這麼來的。
經過整理,這個墓葬共出土文物5509件,裝了5輛卡車。
8月3日運去了北京。
圖5 中室全景
墓中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有銘文,例如「中山內府」「卅四年」「卅九年」,「卅」是三十的意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