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流傳至今,每逢重要的傳統節日與場合,對聯仍然會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像止息亭的對聯「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和捉月台的對聯「偶呼明月問千古;臨對青山思故人」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對聯。
它們巧妙地將音節、語素跟文字融合在一起,在情景交融之間,體現出獨特的審美意趣。
而對聯最初的雛形其實是「桃符」,也就是在過年之際為了嚇退年獸而貼在門上的驅邪之物,形態也不是如今我們常見的長條紅紙。
而是寫著「神荼」和「郁壘」這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木板,或者是一些門神畫像。
到了五代時期,文人們才開始在「桃符」上大做文章,寫一些文學性的聯語,「桃符」也就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體現聲律和對仗的文學形式。
可在明代時期卻有一副被稱作是古往今來「最懶」的對聯,下聯一字不差直接照搬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乍一看根本說不通,可唯有細細品味,才能體味其中的奧秘和良苦用心。
而這樣一副奇聯是出自誰之手呢?正是出自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之手。
正德十六年(1521年),徐渭出生于紹興府的大戶人家之中,可惜此時家道已然走了下坡路。
徐渭親生母親乃是父親晚年才納的妾室,徐渭出生僅僅過了百日,年邁的父親便撒手人寰,而過了幾年,生母也被父親的正室夫人逐出家門。
徐渭的整個童年時期都是在骨肉分離的狀態下孤苦度過的。盡管得不到應有的關愛照顧,可徐渭卻天性聰穎,文思泉涌。
他六歲讀書,十歲時便能模仿漢代文學家揚雄的辭賦來作文,在當地被譽為有名的神童,引得諸多鄉紳文人青睞。
甚至在他們的奉承里,還把尚且年幼的徐渭跟東漢楊修、唐代劉晏相提并論。
可這樣一個遠近聞名的神童,卻在科舉的道路上頻頻受挫,自二十歲那年考中秀才,此后的二十一年中,徐渭足足參加了八次考試,無一次中舉。
不僅仕途黯然,二十五歲那年,豪紳強占了徐家財產,緊接著二十六歲那年妻子重病逝世,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徐渭的性格變得郁郁寡歡甚至一蹶不振。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低谷期的徐渭迎來了新的人生機遇,由于常年飽讀兵書加上天資聰穎。
徐渭的軍事才能被浙江巡撫胡宗憲注意到,很快他就被招攬為胡宗憲的幕僚。
在這期間,徐渭充分發揮自己的文學天賦,為賞識自己的胡宗憲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進白鹿表》,書法文采俱佳,甚至得到了皇帝明世宗的賞識,一時風光無限。
本以為仕途就要漸入佳境,可惜好景不長,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憲下獄身亡。
徐渭失去了靠山,一面為胡宗憲的遭遇感到悲憤不已,一面又擔憂自己受到牽連,在多重打擊下,徐渭再次陷入人生低谷,精神狀態每況愈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因精神壓力過大而再次狂病發作,這次他在狂亂中開始懷疑自己的繼室張氏不忠,一怒之下竟然出手將其打死。
這次徐渭難逃牢獄之禍,服刑七年。
在獄中,徐渭慢慢冷靜下來,面對昏暗的牢籠,為了緩解自己的痛苦,他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書畫和古籍研究上,甚至在獄中完成了對《周易參同契》的注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