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明清兩代的一位梟雄,從正史上看他的地位作用、名聲節操等都飽受爭議,雖然在軍事領域有著杰出的成績,卻依然無法抹去投降多爾袞、引清軍入關的黑歷史。
人人都說吳三桂是「沖冠一怒為紅顏」才投降滿清的,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曾經日本發現吳三桂原版反清檄文,里面的內容剛好揭開降清真相。
吳三桂的失與得
吳三桂出生于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后所,父親是明錦州總兵吳襄,祖父是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
他自幼精通弓馬騎射,以武舉承父蔭,成名于18歲,在一次父親吳襄被圍困時,吳三桂率領家丁救出了父親,被皇太極贊嘆:「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明末清初的戰亂中,吳三桂便嶄露頭角,鎮守遼東多次擊退清軍的進攻。很多人都說李自成攻打北京時,吳三桂在山海關見死不救,其實這是對他的一種誤解。
當時山海關外清軍虎視眈眈,即使如此吳三桂依舊派兵馳援京師,可惜的是還沒到京城北京城就被攻破,隨即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消息傳來,他只好帶兵返回寧遠繼續鎮守山海關抵御清軍。
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后,曾派人讓吳三桂投降,最初他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主要是看對方能給多少的好處。
不久卻傳來不好的消息,吳三桂家人被農民軍扣押,愛妾陳圓圓還被李自成的部下強占。
一怒之下吳三桂主動聯系清廷投降多爾袞,李自成一看勢頭不對急忙親率20萬大軍前來,只有占據山海關才能穩住剛建立的政權,可惜卻被吳三桂打得節節敗退。
這個時候多爾袞的清軍殺入戰場,農民軍怎麼可能是女真騎兵的對手,一戰就將李自成打回北京城,在向西撤退的時候被清軍斬殺。
吳三桂因投降清廷引清軍入關,還在擊敗李自成一事上立下大功,更在1662年絞殺南明永歷帝,隨即被滿清封為「平西王」。
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吳三桂畢竟是漢人將領,自投降開始就不得朝廷的信任。
康熙皇帝登基后開始削藩,吳三桂本就對清朝不滿,如今又來削減自己的權力,一怒之下發動「三藩之亂」叛清、自立為「吳周」。
在清朝的歷史上亦或者說在我國歷史上,康熙皇帝與吳三桂之間的決戰是一段令人矚目的歷史,康熙皇帝當時年僅19歲,卻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卓越的領導能力。
他善于用兵靈活應對各種戰爭形勢,還親自坐朝指揮軍隊與吳三桂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前期雖然遭受一定的失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占據優勢。
康熙不僅在軍事上有優勢,還具備高超的政治智慧,有效地控制軍隊和民眾的情緒,使整個清朝保持穩定,使得他在戰爭中占據絕對的優勢。
吳三桂的失誤也為康熙的勝利創造了機會,關鍵時刻他沒有渡江進攻一鼓作氣,而是占領常德只擴大長江南岸的戰果,以至于錯失滅亡清朝最佳戰機。
其次他沒有率兵進入陜西,聯合當地的漢人部隊,使得康熙能夠集中兵力攻打他自己。
最終滿清軍隊攻破吳三桂的大本營昆明,吳三桂本人也在此戰中身亡,當然也有說是病死的。
看到這里或許會有人說,吳三桂是一個實力小人,當年為了利益出賣李自成投靠清軍,如今又因為康熙削藩動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叛,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吳三桂為何會反叛
1958年日本曾出版過一套名為《華夷變態》的史書,該書籍一直藏于日本內閣文庫,有著很高的歷史參考價值,其中就收錄了吳三桂反清的檄文的原版。
整篇檄文很長,但有幾點十分重要,亦或者說這才是吳三桂反清的關鍵,咱們先來看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