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解讀海明威的傳世名作——《老人與海》。
香港作家馬家輝曾評價:「這本書就好像存在你大腦里的一個加油站,當你有挫敗感、軟弱感時,就替自己加個油。」當你熬不下去的時候,希望這本偉大的著作能帶給你精神力量。
2002年1月15日,全球重要媒體都競相報道一則來自古巴的消息:
一位名叫富恩特斯的老漁民病逝,享年104歲。
為什麼一個漁民的離世,會引起如此熱烈的關注呢?
因為他正是《老人與海》主人公圣地亞哥的原型。
1954年,海明威憑借這部小說斬獲諾貝爾文學獎。一個簡單的老漁夫的故事,卻凝聚了他一生的人生哲學。
世界是海,我們都是平凡的老人,唯有歷經痛苦才能成長。
正如書中所說: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
圣地亞哥,是一個瘦骨嶙峋的老漁夫。
他每天出海打漁,已經連續84天一無所獲,于是他成了小漁村里人盡皆知的「倒霉蛋」。
起初四十天,還有一個男孩跟隨著他一起出海。
但是後來,男孩的父母認為老漁夫再也交不到好運,安排男孩去了另一條船。
年輕的漁夫,常常對老漁夫冷嘲熱諷;年老的漁夫,則為他的處境感到難過。
面對生活的困窘、同行的嘲笑、他人的不理解,圣地亞哥毫不在意。
他依然每天早上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堅信自己一定會有所收獲。
最終,老人捕到了一條重量超過1500磅的大魚。
這不是靠運氣,更不是偶然。
老人憑借的是無數次在痛苦中獲得的經驗和永不妥協的決心,扛過了比他強大的對手。
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和痛苦。
正如畢淑敏在《心靈密碼》中所說:
「你不能要求擁有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海洋,因為痛苦和磨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一個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有的人面對痛苦,容易沉湎其中而不可自拔;而真正的智者,是像圣地亞哥一樣坦然地接受、勇敢地超越。
前段時間,51歲「寫詩農婦」韓仕梅火遍全網。
她是一位來自河南的普通農婦,是封建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卻被網友稱為「田園詩人」,并登上聯合國演講。
韓仕梅的人生有兩個轉折點。
第一個是19歲那年,母親因為3000元彩禮,把她嫁給了好吃懶做、喜好賭博的男人;第二個是她開始嘗試寫詩。
「和樹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苦,和墻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累」。
30年的痛苦與困頓,她通過詩歌創作來實現靈魂的自由;如今她準備再次鼓起勇氣起訴失婚,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韓仕梅在詩句中寫道「我已不再沉睡,海浪將我擁起」,顯然她的內心已經愈發強大。
命運總是不如人愿。
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挺過去,就是絕處逢生;熬過去,才有柳暗花明。
直面痛苦,是救贖自己的開始
《左傳》中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但很多人忽略了后一句「彼竭我盈,故克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是人性的特點,也是人性的弱點,難以堅持;而生活需要的是永不妥協,才能熬到彼竭時我依然盈。
連續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的圣地亞哥,在第85天終于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
但老人與大魚之間力量懸殊,處于敵強我弱的狀態。
大魚拖著釣鉤在水中游走,老人則猛拉繩索與之較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