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秦始皇陵園,考古人員巡視時,發現在夕陽余暉下,遠處斷崖土層有個東西明晃晃的。他心中暗喜,俯下身,一個人用手慢慢剔除周圍泥土。
當時大家都回家過年了,他主動要求值班。
沒想到運氣竟這麼好,只一個回眸就有大發現,竟是個2000多年前的青銅鐘。
他記住出土位置,拿起青銅鐘興沖沖回去。
其實,他只是怕工地上的文物被盜,才請求值班。
之后,還和同事一起將鐘上泥土剔除,去污,去銹后,兩人震驚不已,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秦代樂府鐘。
鐘通高13.3厘米,兩銑間7.2厘米,鼓間5.8厘米,舞廣6*4.8厘米。鉦部和鼓部是錯金蟠螭紋,篆間和鐘帶是錯金流云紋。
即使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上面的每一個花紋都仍舊清晰完整。
而考古人員看見的那個亮點便是鐘鼻鈕,更重要的是鐘鈕一側刻著「樂府」兩個字。所謂「樂府」即皇家慶典和祭祀時掌管音樂的官署。
而這兩個字的發現解開了千百年來史學家與音樂家爭論不休的謎團,那就是樂府究竟最早產生于秦代還是漢代。
公元前279年,秦趙兩國澠池相會的那場酒宴讓很多人以為秦代無樂府。
當時酒宴剛開始,秦昭王立馬給身旁的魏冉使了個眼色,魏冉秒懂,立即捧了一張瑟來。
秦昭王便故意羞辱趙惠文王道,聽聞您通曉音律,這有寶瑟一張,還望您彈奏一曲,讓鄙人見識見識。
趙王正為難時,旁邊的藺相如開口了,既然秦王不嫌棄,大王您就露一手!
趙王白了藺相如一眼,悻悻接過瑟,很勉強地彈了一曲。
秦昭王聽罷先是感慨了句「果然是祖輩家傳,名不虛傳!」,然后轉身立馬讓御史將這件事載入史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