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的循環往復中,人們沉默又喧嘩,在希望和絕望中生生不息。」
這部史詩般的小說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一舉斬獲「茅盾文學獎」,被稱為「中國版《百年孤獨》」。
在書中,作者通過一個傻子的視角,講述了藏族最后一代土司家族的興盛與瓦解。
新舊時代更迭,時代的車輪之下,精明能干的人死了,聰明絕頂的人輸了,那個人人嘲笑的傻子卻成了最后的贏家。
從一出生便被人輕視的傻子,到成為眾人擁戴的土司,傻子并非比他人聰慧,而是更擅于借力。
借人品,修福氣
在土司制度的層層分封下,雪域高原上等級森嚴,人分三六九等,尊卑有別。
而作為被皇帝親封的土司,麥其土司一家自是矜貴無比。
然而,家族里卻有一個例外,那便是麥其土司的二兒子,傻子少爺。
13歲那年春節,傻子少爺被屋外的雪景吸引,帶著仆人出門抓畫眉鳥。
他與下人們一起用石子砸畫眉鳥、撿柴生火、分食畫眉肉。
這一幕落在傻子少爺的母親眼里,便是亂了尊卑,自降身份。
傻子因為久待雪地產生了雪盲,母親便以此為由將下人們吊起來狠狠鞭笞。
沒想到,傻子卻使出了少爺的氣勢,大聲勒令:「不準打!」
平日里受慣了冷眼和凌辱的下人們,生平第一次被當作「人」看待,不由對他感恩戴德。
從此唯傻子命是從,為他赴湯蹈火。
一直被眾人輕視的傻子,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批擁戴者。
幾年后的一個秋天,麥其土司領地的糧食大豐收。
面對此繁榮之景,麥其土司問兩個兒子有何想法。
聰明的大兒子想趁兵強馬壯去攻打其他部落,傻子少爺卻脫口而出:
「免除百姓們一年貢賦。」
麥其土司最終采納了傻子的建議。
命令一頒布,百姓們歡呼雀躍,自發地搭建戲台歌頌麥其土司,部落的凝聚力也隨著民心高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麥其土司趁此良機,將兩個兒子分別派往南北兩個糧倉,叫他們各展身手,想辦法擴大麥其家族的領土。
不同于哥哥的沿路燒殺搶掠,傻子不僅不發動戰爭,還叫廚娘和管家將糧倉里的麥子炒熟,分發給其他部落的饑民。
沒過多久,接受過傻子恩惠的饑民們紛紛將他奉為天神,攜家帶口投靠而來。
周邊部落的土司就這樣失去了民心,不得不帶著領地剩余的民眾投誠。
就這樣,傻子不費一兵一卒,輕松收服了三個部落,極大地擴張了領地。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一個人所獲得的驚喜與福氣,往往是自己積累的善良與人品。
有人一生汲汲營營,工于心計,反誤了卿卿性命;
有人看似癡傻愚笨,主動吃虧,卻成為人生贏家。
人行世間,才華、能力或許能讓人走得更快,但唯有人品才能讓人走得更遠。
你只管善良,福氣總會在未來某個時刻與你撞個滿懷。
借時勢,養運氣
麥其土司為了賺更多收益,向軍政府求援,秘密買入一批罌粟種子。
第一年,由于只有麥其一家種植,他們很快靠罌粟賺得盆滿缽滿,積累起了巨額財富。
其他部落見此眼紅不已,紛紛上門討要罌粟種子。
傻子卻一語中的:
「種子會隨風飄,也會被麻雀帶走。 給與不給,種子都會到別人的地里去,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
麥其土司與大兒子只當他說傻話,堅決不愿給出種子,還殺害了眾部落派來的使者。
可好景不長,傻子的預言很快變為現實。
周圍的部落終究獲取了罌粟種子,雪域高原上開遍了血紅的罌粟花。
罌粟不再稀缺,價格也一跌再跌。
更現實的問題是,土地全都用來種植了罌粟,來年的糧食沒有地可種。
關于罌粟,繼續種還是不種,成了擺在麥其土司面前的一道難題。
大兒子仍舊堅持種植罌粟,傻子卻再一次給出相反的論調:
燒毀罌粟,種回糧食。
這一回,麥其土司想起罌粟種子的教訓,最終聽取了傻子的意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