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中,胤禛和胤祥成為了贏家。胤禛繼位成為了雍正皇帝,胤祥被晉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也就是鐵帽子親王。其中,胤祥的第七子承襲了他的親王爵位,第四子弘晈在雍正朝被特旨加封為多羅寧郡王,這在其他的宗室中也是很少見的。
那麼,弘晈的世系如何呢?
弘晈有兩個兒子,長子永喜過繼給自己的伯父為嗣,承襲了多羅貝勒爵位。因此,弘晈的爵位只能由永福來承襲了。
乾隆二十九年,弘晈去世后,次子永福承襲了爵位,遞減為多羅貝勒。
乾隆三十八年,賞賜了乾清門行走,次月就在朝廷當差。這一年,署理了正黃旗護軍統領。次年八月,署理正白旗護軍統領;十一月署理鑲黃旗護軍統領,這個月還調任鑲白旗護軍統領。
這麼頻繁的調動,無非是乾隆帝對他的信任,也希望委以重任。
乾隆四十二年,永福開始出任八旗都統,先授予鑲紅旗蒙古都統,次年調任鑲黃旗蒙古都統。
乾隆四十五年,授予右翼統領;次年開始兼宗人府差事,擔任左宗人一職。
看到這麼多的履歷和辦差經歷,實屬難以想象這是永福在30歲前被重用的。
乾隆四十七年,年僅30歲的永福去世。
同治三年,也就是永福去世了82年后,被同治帝追封為親王爵。
綿譽是永福的第四子。父親去世后,綿譽承襲為多羅爵位,至于父親被追封為親王,那是82年以后的事情,包括綿譽自己也被追封為親王爵了。
嘉慶十八年,授予守陵大臣,前往西陵去守陵。三年后,守陵期限已滿,綿譽回到京城,等待任用。
直到嘉慶二十五年,授予綿譽宗人府差事,擔任宗人府右宗人。
道光元年,奉旨掌管正黃旗覺羅學事務。本年十一月,賞戴三眼花翎。兩年后,擔任右翼前鋒統領。
道光六年,授予正藍旗漢軍都統。
道光十五年后,由于生病,解除了所擔任的八旗都統和宗人府差事。後來,賦閑在家養病終老。
奕格是胤祥的玄孫,是綿譽的第三子,母親是綿譽的側福晉。
1821年,17歲的奕格被賞戴二品頂戴;直到1833年,晉封為頭等輔國將軍,并且賞賜了三等侍衛。
1840年,授予奕格二等侍衛領班。次年,升為頭等侍衛。
1843年,開始將奕格外放,擔任興京城守尉,官居正三品,但是掌握權力較大,比京城做官要好很多。
1844年,父親去世后,奕格承襲了爵位,為固山貝子。這一年還授予了散秩大臣和乾清門行走。
1845-1846年,主要在八旗軍務中擔任職務。
其中曾任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奉旨管理正紅旗新營【房☆事】務、正白旗總族長、鑲紅旗護軍統領、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事務、鑲白旗滿洲都統、右翼前鋒統領等職務。
1849年,擔任烏里雅蘇台將軍,官居正二品。
1851-1853年,一直在八旗都統職務上頻繁調動。
直到1854年,授予黑龍江將軍,這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只可惜,次年因病奏請開缺回家養病。
後來,一直就是擔任宗室的閑職,不過在1857年還授予過崇文門監督,這是稅收部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