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國初期的斗爭中,楊秀清是實際領導人。
當時,太平軍自金田起義,一路克武昌,下南京,發展迅猛,形勢一片大好!
遺憾的是,天京事變,楊秀清在「王殺王」中倒下了!
此后,太平天國再不能恢復鼎盛,最終走向覆滅!
因此,有許多朋友感嘆:如果楊秀清不死,太平軍能推翻清朝,取得成功嗎?
楊秀清,確實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
1、軍事才能。
打仗這個事情上,楊秀清勝過太平天國內部所有人,也勝過對面的咸豐君臣。
在楊秀清的領導下,太平軍自金田起事,一路破武昌下南京,所向披靡。隨即,在西征、東征中也都取得了輝煌勝利。
楊秀清當然也有一些失誤(比如在北伐的安排上),但是,打仗的能力,以結果說話。
從結果的角度來說,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軍雖然受到過一些挫折,但總體上是接連取得勝利,「日辟百里」,形勢越打越好!
這就表明:楊秀清的軍事指揮能力,勝過他的對手們!
而同時,楊秀清在治軍上,同樣是非常杰出的。
楊秀清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制定《行軍總要》,對太平軍水陸師的扎營、巡查、行軍、紀律、作戰、偵察等方方面面皆做了細致的規范化要求!
尤其是其對軍紀的要求:「只準誅戮妖魔之官兵,不許妄殺良民一人」,擅闖民屋者,左腳入砍左腳,右腳入砍右腳,奪民物者一律斬首···這些都使太平軍在當時保持了嚴明的紀律,得到群眾的擁護!
太平天國能打仗的人不少,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皆是善用兵者。但是,能使軍紀始終嚴明者,唯東王一人!
而且,如果您有時間的話,對比一下楊秀清與曾國藩的治軍文件,您就可以發現:即便是以治兵聞名的曾國藩,其在治軍的全面、細致性上,仍不如楊秀清!
可以說,無論治軍、用兵,楊秀清皆勝過同時代的戰友和對手!
2、治理之能。
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人心佩服。——《李秀成自述》
楊秀清建立了非常高效的行政體系,「令行禁止」、「臂指自如」,太平天國保持了高效、嚴整的運轉!
而來自各個山頭的強者梟雄,也都在楊秀清的調度下各施其才,不敢造次!
在楊秀清時期,前線作戰,直到炮台安置的位置,都由楊秀清遙控指導!
可以說,能集權到如此地步,還同時保持勝勢者,當時唯東王一人能做到!
3、用人之能。
清軍也不得不承認:楊秀清「赍功課職,頗協眾情,初無依違,故其黨爭為致死,雖屢至窮蹙而不舍焉」。
陳玉成、李秀成這些後來的頂梁柱人物,都是在楊秀清的提拔下成長起來的!
而楊秀清不僅能識人,更善于用人。
蒙得恩,是太平天國後來最出名的」庸碌之人「,但在楊秀清指揮下,也能在迎主之戰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來。
石達開,後來自己干時卻連戰連敗,直至滅亡;但在楊秀清統一指導下時,翼王連戰連勝,充分發揮才具!
可以說,在識人、用人上,當時唯曾國藩可以與楊秀清相提并論!
能打仗、能治理、能用人,楊秀清皆是當時最頂尖的人物,確有雄才大略!
而觀察楊秀清在最后階段的作為,我們可以肯定:如其不死,形勢必大有不同!
1、軍事上的持續勝利態勢。
楊秀清去世前,太平軍西征壓制了曾國藩的湘軍,東征打破了江南、江北大營。
盡管北伐遇到了挫折,但是,當時的太平軍在長江流域已經確立了戰略主動權。
如果楊秀清不死,東西之敵皆不能當太平軍,太平軍全取長江,在南方建立起比較穩固的統治應當是大機率事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