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若是在進入關中之前,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而康熙和乾隆則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并且還創造了「康乾盛世」。
因此康熙和乾隆在世人的評價中,是值得稱贊的皇帝,當然若是乾隆沒有頒布「閉關鎖國」等政策,可能會有更多的好評。
康熙和乾隆之間還有一個雍正,不過也有人說康熙是看重乾隆,所以才將儲君的位置給了雍正,這是因為當時康熙曾找相士看過乾隆的生辰八字。
只因為相士說了一句「若女必為娼,若男必為皇」。因此乾隆能夠成為皇帝,但其中也少不了有雍正的功勞。
康熙是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奠定了清朝的興盛的根基,也為後來的「康乾盛世」打開了新的局面,康熙在位期間更是有不少利國利民的為政舉措,頗有才能。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勤政愛民的皇帝,卻始終找不出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後來更是發生了九子奪嫡這樣的事件。
「最是無情帝王家」用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帝王之家都是如此,只是說大多如此,一旦涉及到至高無上的皇位,必定會上演一番手足相殘的畫面。
康熙的兒子們就為了這儲君之位,暗中爭斗,由此可見康熙的兒子也是比較多的,那麼九子奪嫡又是如何發生的?
在康熙十四年,康熙便將二阿哥胤礽立為皇太子,彼時胤礽不過兩歲,過早的立儲君雖然是為了以防不測,后繼有人。
但是同樣也為太子招來了許多的禍事,畢竟這太子之位也是其他皇子所想要的,難免會因為這個位置動手腳。
此時的太子才兩歲,又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所以才更容易下手。當然這一幕并沒有發生在胤礽的身上,胤礽年幼,對于日后的脾氣秉性也是不得而知,日后是否能擔此大任更是無法預知。
但顯然胤礽并不是,胤礽因為皇太子的身份,愈發驕縱和蠻橫,甚至開始早早的結黨營私,拉攏自己的勢力。
直到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將索額圖殺掉,此人正是和胤礽走的親近之人,但這也使胤礽和康熙父子二人之間原本就不親近的關系更加緊張。
五年后,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便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理由則是胤礽不遵循皇帝的教訓,目無王法,行兇作惡,為人暴戾。
太子之位由此便空出來了,而大阿哥胤禔是雖然是長子,但是庶出的,也不被康熙看好,而胤禔也非常知趣,知道自己無緣太子之位,便向康熙舉薦八阿哥胤祀。
給出的理由就是術士張明德曾經觀察過胤祀的面相,認為胤祀是大貴的面相,并且還提議幫助康熙鏟除胤礽。
前面這句話若是對自己有自知之明的謙虛,后面這句話便是為父親分憂的孝心,實則康熙聽后只覺得胤禔太令他寒心,雖然不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能夠說出這種殘害皇子的話,也著實有些殘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