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陵宮呈現倒立金字塔,用夜明珠作日月星辰點綴穹頂,以上百噸水銀模擬江河湖川,人魚油燈久久不息,世間罕見的珍寶堆積成山。
這些關于秦始皇陵的民間傳說流傳了許多年,但皇陵本身仍然籠罩著神秘的面紗,千百年來竟無人敢挖。
在1974年,一位陜西農民拿著鐵鍬重重地一鏟,意外挖出了一個陶土人頭,沉睡了2000年的龐大地下軍團漸漸出現在人們面前,開始為世人揭曉這座千年陵宮的秘密。
但是時至今日,秦始皇陵園仍然沒有真正被開啟。
考古專家在2002年通過更先進的儀器,對秦始皇陵展開了全面的勘測,足以讓世界為之震驚的「五大驚奇」也漸漸出現在人們面前。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嬴政誕生在邯鄲,13歲的時候便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等到22歲時才正式登基「清理朝政」,39歲便完成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50歲病死在現在的河北巨鹿縣。
這個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始皇帝就連修建的陵墓也獨具一格,根據史書記載,總共耗時30多年,動用了70多萬勞工,堪稱是當時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之一。
圍繞著他這座陵墓和地宮,千百年傳出了許許多多的神奇的傳說故事。
據說,秦始皇將陵墓修建在驪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地多黃金和美玉,也有說法認為,驪山呈現簸箕的形狀,宛如巨大的蓮花瓣,而墓穴所在之處就是蓮花的花蕊中心,這是風水上等的吉穴,陵墓似蓮花般盛開,江山可以傳至千秋萬代。
傳說中所描述的地宮結構和掩埋其中的陪葬品,我們知之甚少,這也給后代學者留下了諸多不解之謎。而在1974年,陜西農民的鐵鍬驚醒了沉睡的兵馬俑,也開始為我們撩起秦始皇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1974年3月底,干旱襲擊了陜西臨潼縣西楊村地區,當地的農民迫切希望挖一口井,通過地下水來拯救漸漸枯萎的莊稼。
這口水井的位置選定后,當地農民主動跑來參與水井的挖掘工作,很快就在干涸的土地上揚起了一片塵土。之后,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他們已經將表層干涸的土去掉了,可是下面的土壤卻絲毫沒有變得松軟,反而越發越硬。這讓在場的農民們非常詫異,當有人挖到3米多深的時候,用手中鐵鍬用力一鏟,從地下挖出了堅硬的紅色泥土。
起先大家沒有多想,只是以為這下面可能是古代的窯廠。
但是他們再往下挖了五六米,卻意外挖出了一個跟真人很像的陶土人頭,隨后又挖出了古老的弩機和城墻磚,所有人見狀心中咯噔一下,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挖到古墓之類的東西了。
省里和縣里的文物部門得知消息后,火速趕往這里,成立了第一支考古發掘隊,在驪山腳下的這片荒漠的石頭灘上開始地毯式的搜尋和試挖。之后歷經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考古專家們努力探尋著秦始皇陵地宮神秘面紗背后的真相。
被發掘出來的一、二、三號兵馬俑坑占地達到了2萬多平方公尺,發現陶俑、陶馬8千多件,青銅兵器10萬多件
,誰都沒想到僅僅一個陪葬坑,竟然就能有如此大的規模,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
盡管專家們已經發掘了一部分,但是他們的腳步只是在秦始皇陵地宮的門前來回走動,探鏟從未驚擾到迷宮中沉睡的主人。
在2002年,借助高科技「透視」和傳統探鏟方法,考古專家們對秦始皇陵地宮進行了全面的勘測,足以震驚世界的五大驚喜也漸漸展現在大家面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