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一生戎馬,但在位這麼多年,一直讓他心氣不順的,便是自己這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是從自己侄子朱允炆手上奪來的。
畢竟師出無名,朱棣謀反起家,也擔心自己這皇位也會被人用同樣的方式搶走,所以處處提防其他朱姓子孫。朱允炆死后,他的親眷落了個怎樣的結局,朱棣對他們做了什麼呢?
如果朱棣不造反,這皇位是無論如何也落不到他的頭上的。朱元璋一直希望接管江山的人選,一直是他的長子朱標。
為了培養這個孩子,朱元璋窮盡心血,請名師相教,希望他將來成為一代仁君。而朱棣,一直都是跟在朱元璋身邊跟著打天下的那個,雖然戰功赫赫,但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一直比不上哥哥朱標。
與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朱棣不同,朱標確實是按照父親的期望,溫文爾雅又勤政寬厚,深受眾臣子的擁護,如果沒有朱標在后方,朱元璋打下來的江山,想要維系,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天有不測風云,誰都沒有想到,朱標會早早離世,朱元璋一方面因為失去愛子而悲慟,一方面又為儲君之位發愁。
在朱元璋的這些孩子里,除了朱標之外,就屬朱棣的功勞大能力強,可朱棣跟朱元璋太像了,朱元璋清楚,朱棣暴戾心狠,不是皇位的最佳人選。
他曾經對朱棣掏心窩子說過,「攘外安內,非汝其誰」,可見在朱元璋心里,守衛大明江山,朱棣功不可沒,也非他不可。他可以是能臣武將,卻不能是皇帝。
可其他皇子又難以服眾,朱元璋思前想后,打算直接越過自己的兒子,將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為了保證朱允炆順利坐上皇位,朱元璋付出良多,在去世之前將阻礙他登基的因素全都拔除,他以為朱允炆的皇位能夠坐得穩穩當當,卻沒想到朱允炆在治國理政方面完全不及父親。
登基后的朱允炆,擔心自己的這些叔叔們會謀反,直接就開始削弱他們的勢力。朱棣原本就因為父親將皇位傳給皇太孫而不滿,眼下又被自己這個侄子逼得走投無路,揭竿而起,發動靖難之變,攻入了南京。
朱棣登基,朱允炆自焚,他的皇后和太子也追隨他而去。但朱允炆的親眷并不是只有這幾人。
朱棣謀反得來的皇位,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若是上來就將朱允炆一家趕盡殺絕,必然會留下口舌,他需要一個表面上名正言順的理由。
朱棣將主意,打到了朱允炆母親呂氏的身上。名義上,她是太后,如果她能夠出面寫下一道諭旨,朱棣便能夠順利繼位。
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子都已身死,朱棣又手握重兵,呂氏是個清醒的,只要自己寫下了諭旨,那麼朱允炆的兄弟,便能夠安穩地活著。
為了他們,呂氏寫下了諭旨,將罪責推到朱允炆身上,稱他受奸人蒙蔽,自焚謝罪,燕王繼承大統,合情合理。
寫下諭旨后,朱棣也確實沒再為難她,廢了他的太后之位,改為太妃,讓她去給朱標守靈,遠離權力中心。
呂氏想法單純,朱標在世時,與朱棣最為親厚,如今她又將皇位拱手相讓,朱棣看在哥哥朱標的份上,別再對這些侄子們下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