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歷史上有兩個國泰民安的盛世時期,一個是漢武帝之前的「文景之治」,另一個是漢武帝之后的「昭宣之治」。
「文景之治」讓漢朝經歷了數年的兵荒馬亂之后終于能夠安定下來休養生息,而「昭宣之治」則是讓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留下的民生問題得到了恢復。
然而這四位締造了盛世的皇帝卻都不如漢武帝名聲響亮,尤其是漢宣帝劉詢,他在位期間,西漢可以說是巔峰強盛的時期,但是漢宣帝本人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談不上重要,知名度也沒有那麼廣。
按理說史書一般都會歌頌明君的,為什麼漢宣帝在歷史上的存在感會這麼低呢?
漢宣帝人生中的一半時間可以說都是相當身不由己的,也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后人們對于漢宣帝這個皇帝的印象還沒有輔佐他的權臣霍光深刻,但是實際上,他本人也是非常有作為的。
漢宣帝的身世相當悲慘,他的祖父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漢宣帝本來應該是金尊玉貴的皇帝曾孫,但是劉據和漢武帝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最終一觸即發。
公元前91年,隨著「巫蠱之禍」的發生,劉據政變失敗被殺身亡,他的家人們也都沒有逃過漢武帝的怒火,全都被坐罪誅殺,只有孫子劉病己一個人因為當時年齡太小僥幸逃過了一劫。
成功逃過了這一劫之后,劉病己就被送到了民間被外祖家撫養長大,因此他從小就深知民間百姓疾苦。
漢武帝去世之后,漢昭帝繼位,但是由于年齡太小,因此由大臣霍光主理政務,但是漢昭在位沒幾年也去世了,他沒有后代,但是皇位上不能沒有人,于是霍光就看中了漢武帝的親曾孫劉病己,將他扶上了皇位。
劉病己登基之后,因為名字低賤,于是改名為劉詢,不僅如此,為了彰顯皇室血脈,即使劉詢和漢昭帝之間差著輩分,也依舊被過繼給了漢昭帝為子。
這時的劉詢只有18歲,還是在民間長大的,更沒有主政能力,于是霍光就繼續擔任了輔政大臣,并且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處處限制漢宣帝。
漢宣帝此時沒權沒勢,只是一只待宰的羔羊,他沒有反抗的能力,也不想因為無謂的反抗惹惱霍光被廢,因此只能乖乖地任由霍光擺布。
幸好霍光對于漢室是非常忠心的,他沒有造反篡位的想法,只是想將權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漢宣帝聽話的時候,霍光也沒有對他過于為難。
但是漢宣帝確實有著宏圖遠志的,他不愿被霍家一直這樣壓制,因此在表面上聽從霍光的同時也在暗中住進發展著自己的親信和勢力,等候著翻盤的好機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