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這個名字,在熟悉清朝官員的人這里并不陌生,甚至有一部以他為題材背景創作的電視劇,好評如潮。
劉墉在大眾的印象里,也一直都是與和珅站在對立面,一派清正廉潔的官員形象,但實際上劉墉同樣犯過許多的錯誤,挑出幾樁來未必比和珅罪名小,他究竟是個怎樣的官呢?
劉墉出身于山東諸城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劉統勛曾經還是乾隆帝眼前的紅人,所以劉墉毫無意外,在自己的努力之下順利通過了科舉,考中了進士,進入了官場。
在翰林院任職期間,劉墉的職位也是一步步順利地往上升,但意外很快降臨,父親劉統勛因為處理軍務大事時犯了錯,引得乾隆大怒,下旨落獄。
父親的罪名也牽連了劉墉,一時之間劉墉的前途蒙上了一片灰塵。
但乾隆還是念舊,考慮到劉統勛一直為他辦事,也一直都很得力,此次一時不察犯了錯,也不是不能寬恕,劉墉最后也只是被降了官職,重新回到了翰林院擔任編修。
但因為這次被罪名牽連,劉墉在處理政事時格外小心謹慎,也更加地認真負責。
恢復官職之后的第二年,他就再次被乾隆重用,任命他為安徽學政,臨行前,乾隆還專門為他題了詩,希望他此去能夠光耀門楣,有所建樹。
從乾隆對劉墉的寵愛程度來看,劉墉并未受到父親罪名的影響,反而成為了乾隆十分看重的人才。
走馬上任之后,劉墉一刻也不停歇,他難過地發現,地方問題太多了,瀆職、貪污、收受賄賂、藐視王法,樁樁件件都令人發指。
此時的劉墉一心為民,兩袖清風,他如實將自己在地方所查到的問題,以及眾多官員官商勾結等事,如實奏報。
劉墉也不是專門來視察的,他既然任職,就自然要履行自己的職責。針對自己發現的問題,劉墉也都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一同呈到了乾隆面前。
遠在紫禁城的乾隆,通過他的奏折了解到了當地情況,自然震怒。在看到劉墉給所有問題都提了解決的辦法之后,又為自己得了位能臣而感到欣慰。
而劉墉走到了百姓之中,看到了他們的困苦艱難,自然更想要做一位能夠為他們做實事,且有能力改變他們現狀的好官。
這時候的劉墉滿心滿眼的都是百姓,他查明了地方災害情況,了解到了有些地方百姓因為受災,已經吃不上飯了,可報到京城的消息還是連年大豐收。
他為民請命,彈劾貪污官員,也為出身寒門的學生子弟保駕護航,讓他們能夠公正地參加科舉。
劉墉的行事風格,與和珅完全不一樣。
他位高權重之后,想的是百姓,而不是貪污受賄,自己享受奢華人生。
所以劉墉很得乾隆器重,是他手下難得的賢相能臣。但就是這樣一位一心為民的官員,也會犯下大錯。劉墉他究竟犯下了什麼過錯,這其中又是否另有隱情呢?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