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時期,明朝是一個備受矚目的朝代,其歷史引人入勝。其中,明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人生傳奇以及所作所為充滿各種爭議,藍玉案便是其中之一。
藍玉是朱元璋的一位重要將領,他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卻在明初不久被朱元璋處決,那麼,朱元璋為何要殺大將藍玉呢?或許從他所說的一句話中就能看出端倪。
1352年,正值元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之時,一個叫朱元璋的年輕人在好友湯和的引薦下加入了鄧愈領導的紅巾軍。此時的朱元璋不過是一名無名小卒,誰也想不到他滿腔熱血投身農民軍中的舉動,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朱元璋生性機敏嫻熟軍事,很快在紅巾軍中嶄露頭角。他先后跟隨黃道婆、郭子興戰斗,立下赫赫戰功。
1356年,朱元璋在集結水軍、平定集慶路的戰斗中表現突出,受到郭子興賞識,被任命為定遠大都統。此后又率軍攻占集慶,消滅元朝勢力,奠定了他在紅巾軍的地位。
15年的戎馬生涯,朱元璋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統帥。正是在這次次血與火的洗禮中,朱元璋見識到自己天生的軍事領袖才能。他深知要在亂世中生存,就必須依靠武力。于是朱元璋選擇繼續奮力延伸戰果,從1360年攻陷南京開始,他的目標明確地指向了掌控天下的最高權力。
一個人再厲害,也難以只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偉業。在朱元璋進入大萬人眾階段后,許多重臣紛紛加入,成為他奪取天下的得力助手。其中最突出的要數徐達、常遇春和藍玉三人。他們在許多關鍵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對明朝的建立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藍玉是浙江寧波人,早年追隨朱元璋起事。他勇猛善戰,很快晉升為朱元璋麾下的主要將領。藍玉跟隨朱元璋先后攻取滁州、和州、鳳陽等地,1367年參與鄱陽湖大戰,大破漢軍,一舉擊潰陳友諒勢力。
次年,藍玉率軍突襲應天,迫使元帝北逃,為明朝定鼎南京奠定基礎。
明朝建國后,藍玉被封為涼國公,成為開國之臣中受封最高的武將。他與徐達、常遇春三人并稱「三長」,受到朱元璋寵信。藍玉不僅軍功顯赫,為人還十分忠誠老實,深得朱元璋信任。況且,藍玉還通過常遇春與皇太子朱標結為姻親,關系十分密切。在朱元璋心中,藍玉無疑是大明王朝最重要的功臣之一。
正如古語所說,國之大事,在嗣與禪。對一個江山社稷的傳承來說,皇位的順利傳承關乎國運長久。所以朱元璋從建國之初,就十分重視儲君問題。他的嫡長子朱標智勇優異,最符合接班人條件。1368年明朝建國后,朱標就被正式立為皇太子。
在位期間,朱元璋以溫和仁厚著稱,與各階層臣民和睦相處,深受愛戴。
他嚴格要求朱標學習經史,努力培養他成為一位賢明君主。朱標也確實學有所成,仁愛寬厚,得到朝野共識是王朝合適的繼承人。眾臣如藍玉等都對朱標志趣凡勝,紛紛結交以獻媚。
然而好景不長,1391年朱標在巡視西安返回時染病去世,年僅29歲。這對已經64歲的朱元璋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更嚴重的是,繼承人問題再起。經過考量,朱元璋選定次子朱允炆為新太子。這引起朝野震動,但為維穩大局,大臣們只得接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