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匈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在秦漢時期,匈奴可是重要的「角色」,他們總是侵擾中原帝國的邊境地區,為此秦始皇還專門發動上百萬勞工修筑長城。但是這也似乎抵擋不住他們的鐵蹄,于是,到漢代的時候,漢武帝在將南方的閩越國動亂平定之后,便隨即派遣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相繼收復河套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硬是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到漠北地區。
當然了,雖然匈奴讓當時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十分頭疼,但是作為中國北方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著將近七百年的歷史,它不僅與中原王朝關系密切,而且還一直與周邊其他各民族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因此在相互的交流、碰撞和影響中,匈奴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改變,得以不斷地發展和變遷。匈奴的存在對漢族和北方各族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民族史和民族關系史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有著近七百年歷史的匈奴民族,其歷史發展概況是怎樣的呢?到了今天又是哪個民族呢?我們本文一起來看一下!
匈奴民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北方游牧民族,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個建立強大游牧帝國的少數民族。從其出現在政治舞台上開始,一直到作為民族實體消失殆盡,前后共經歷了近七百年。
匈奴以蒙古高原作為自己的主要活動地區,自它產生之日算起,便與北方、西北各民族以及漢族皆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聯系。
自夏、商以來,古代的中國北方曾出現過鬼方、葷粥、戎、狄等各個部落,匈奴則是在長期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很好地吸收融合了周邊的各個部落,一直到戰國后期才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民族。
而「匈奴」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燕策三》:秦國叛將樊于期逃亡至燕國,燕太子丹當時欲以謀秦。時太傅鞠武曰:
「夫秦王之暴,而積怨于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在乎……愿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講于單于,然后乃可圖也。」
太子丹曰:「夫樊將軍困窮于天下,歸身于丹,丹終不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月命固卒之時也。」根據另外一些文獻記載,匈奴與中原發生聯系最早便于此事件中。
在秦朝以后,匈奴與中原地區接觸則日趨頻繁。到了兩漢,則是匈奴活動的主要時期。公元前209年,冒頓單于篡位自立,隨后不久便統一了蒙古高原,正式建立起了北疆第一個奴隸制草原游牧帝國。在冒頓單于的統領下,匈奴不斷侵擾漢朝邊境,給剛剛建立起來的西漢帝國帶來了莫大的威脅。
冒頓單于侵擾西漢邊境時,正好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不久,國力較弱,難以抵抗匈奴大軍的侵犯,因此在武帝之前六位皇帝皆采取了妥協之法,以和親、贈送財物求得短暫安寧。
但是,這種妥協只是暫時的,在後來經漢惠帝,文景兩帝等幾代帝王的休養生息和不斷發展,西漢的國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加強,特別是在文景之治后,西漢王朝的國庫已經很富裕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已經變得強盛,社會也逐漸穩定,此時的漢武帝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可以和匈奴來一場角逐了。戰役初期,漢武帝曾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欲聯合大月氏的力量來共同打擊匈奴。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