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歷史上,關羽被視為忠義之士、武藝超群的英雄。他與劉備、張飛并稱為「蜀漢三虎將」,在那個時期的戰火紛飛中,以其忠心耿耿和無與倫比的武藝,成為了無數文人筆下的英雄形象。
然而,就在關羽臨終之際,他突然領悟到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實——蜀漢的真正掌權者并非劉備!那麼關羽臨終前的這一大悟,究竟揭示了怎樣的歷史真相?蜀漢真正的掌權人又是誰?
公元219年,蜀漢名將關羽發動了著名的襄樊之戰。當時,蜀漢正處于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劉備憑借著自己的謀略和武力,終于在多年的奔波流離后,在荊州扎下了根基,建立起了蜀漢政權。而作為劉備麾下的三大主將之一,關羽更是蜀漢軍事實力的重要支撐。
關羽率領荊州軍進攻襄樊,起初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他的軍隊將曹魏將領曹仁死死壓制在城中,曹仁只能采取守城自保的策略。然而,曹操并未就此放棄,而是迅速調集大軍前來增援。
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西涼猛將龐德的加入。
龐德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軍事家,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膽略過人。當他主動向關羽發起單挑時,兩人打了一個平手。但龐德并未就此罷休,他在第二次交手時,竟然利用弓箭偷襲,將關羽的前額射傷。這一舉動立刻引發了雙方的激烈交戰。
盡管受了傷,但關羽并未就此退縮。他巧妙利用漢水的暴漲,將曹魏大軍于禁的七軍全部打垮,并且生擒了于禁,同時也斬殺了龐德。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但關羽軍中的糧草告急,他不得不私自劫掠孫權在湘關的糧草補給。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孫權,使他聯合曹操密謀對關羽發動偷襲。
就在關羽陷入困境之時,蜀漢國內也出現了一些變故。
孫權的謀士陸遜和呂蒙聯手,對關羽進行了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呂蒙假稱身體抱恙,而陸遜則親自前往關羽軍營,對他大加贊賞。
關羽上當受騙,以為呂蒙已經無力指揮作戰,便將荊州的大部分精銳調往前線,只留下少量守軍。而就在這時,呂蒙率領大軍突然包圍了荊州,并且得到了劉備小舅子麋芳的投降。
眼見荊州陷落,關羽不得不放棄襄樊,準備突圍回師。然而,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作為蜀漢軍事的最高決策者,諸葛亮并未主動派兵增援關羽,而是任由他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諸葛亮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并非出于對關羽的不信任。相反,他對關羽的軍事才能是有著極高評價的。但諸葛亮清楚地知道,蜀漢的根基還很脆弱,不能輕易將大量精銳調往前線。他更看重的是整體戰略的布局,而不是單純的軍事勝利。
在諸葛亮看來,關羽的北伐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最終還是難以取勝。因為曹魏和孫吳兩大勢力聯手,加之關羽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很難獨立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所以,諸葛亮寧愿犧牲關羽,也要確保蜀漢的根基不被動搖。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策,但卻體現了諸葛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關羽在麥城遭到了孫吳軍隊的重重包圍,他派遣親信廖化前去求援,希望能夠得到劉封的支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