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經歷了數千年以來的發展,得到了很多生活當中的經驗,為此先人也是在不斷地探索之下,得出了結論,只是在后人的總結之下,最終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論依據,在很多地方都能夠得到驗證。
即便是在一些認知之上,老祖宗也是給后人留下了很多敬畏俗話,一切都是在百年、千年之傳承之下,一直在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之下直至今日,如「墳邊長竹需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經驗!
先人總是離我們而去,雖然并不能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是我們能夠來到先人的墳前,聊著回憶,訴說苦楚,寄托我們的思念,只是奈何人間生活,不能將這份寄托一直托付給埋在地下的先人,所以在清明時節的祭祖日子,才能夠來到先人面前。
而在清明時節也是有了很多給先人的哀思語,而且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頗為講究的俗話「墳邊長竹需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這其中究竟有何含義呢?
首先便是關于墳邊長竹需遷墳的說法,可能很多人都會先聯想到是否與鬼神的封建思想有關聯,但這樣的想法就是多此一舉,先人自然不會留下如此不敬的想法。
而至于為何有這樣的說法,自然是當時古代的先人首先考慮的是祖輩的墓的風水問題,也就是墳地周遭的環境,按理來說,竹子在古代有很好的寓意,為何在墳邊不能有呢?
原因正是出在了竹子的根系過于發達,若是在長時間的生長當中,那麼根系蔓延是很廣泛,在廣泛的同時還向下深入,加上竹子的壽命很長,若是一旦蔓延至墓邊,那麼勢必遍及墳土。
所以在古人的眼中,若是周圍有竹子則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大多不會選擇在這樣的環境立墳,即便後來有竹子,那麼也需要進行遷墳!
當然,前半句是在說著不吉利的代表,那麼后半句「墳前兩物成富人」則代表著富貴與吉利,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關于墳前的「兩物」究竟是什麼呢?
這其一就是我們認為能夠代表常青的物種就是松樹與柏樹,它自打古人對其有了認知之后,便將其當作了與世長存的代表,所以在古人的眼中,若是在墳前能夠有松柏樹,那麼逝去的先人定然能夠保證自己家族能夠與世長存,并且能夠發達致富,富貴永存的意義。
當然,既然有了這樣的寓意,那麼通常墳前的松柏樹要麼就是選擇墳地時會在已經有松柏樹的基礎上立墳,要麼就是在後來人為進行栽種,要的就是這樣的寓意,是吉利之意!
所以在古代人,一個好的寓意都是表現在家族命運之上的象征,那麼這一物就是松柏樹,自然就有人想要迫切了解到最后一物!
而這最后一物就是靈芝,靈芝大家都知道,是一種珍貴的藥草,并且能夠治愈很多疾病,為此,能夠找到靈芝一般都能夠賣得好的價錢。
當然,這是靈芝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在古代人眼中,若是靈芝出現在墳前,那麼此地必然是風水寶地,適合讓逝去的先人長埋于此,因為在古代人的眼中,靈芝就是一件祥瑞之物,能夠造福家族!
加上當時的一些特殊巧合和原因,讓靈芝展現出了自己作為祥瑞的代表,實現祥瑞之后,便在古人的印象當中,留下了代表吉利的寓意,為此,人們認為若是靈芝能夠在墳前,那麼未來這個家族必然是大富大貴。
結語:
從「墳邊長竹需遷墳,墳前兩物成富人」可以看出當年的民間對于先人的墓地選址很是考究,并且都會加上一些能夠保佑家族富貴的寓意物品,絕對不能夠有破壞家族風水的植被出現,當然,這也是后人希望先人能夠帶著祝福的保佑后人的一種舉措吧!
可能這樣的風俗確實存在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在長久的文化之下,這樣的講究也逐漸變成了一種文化,表示著后人對于先人的尊敬,也希望能夠在先人的庇佑之下,家族后人能夠走向更好的方向,這是一種特殊的祈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