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中的士兵們絕大部分都是血氣方剛的青壯年,他們有著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軍中沒有女人,他們出征打仗也不可能一路帶著妻子。
食色性也,在漫長困苦的作戰過程中,士兵們的[生·理·需·求]長期被壓抑得不到發泄。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寂寞難耐的士兵不但強迫民女甚至私自逃竄。
如果再不解決士兵的[生·理·需·求],長此以往下去不僅會影響到整個軍隊的精神意志和戰斗力,還會引發士兵的嚴重不滿,這就很可能會導致軍心大亂,造成嚴重的隱患。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領兵作戰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為了解決士兵們的[生·理·需·求],進而提高他們的戰斗力和作戰激情,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并將其制定成了一種行軍制度。
首先,勾踐將國內的一些寡婦送到一座獨山上,并告訴士兵,只要在戰場上作戰勇猛就可以到山上去解決自己的[生·理·需·求]。
與此同時,他大力鼓勵士兵們攻城掠地,同時聲明,屆時城破,城里的女人會作為戰利品來獎賞給他們,供他們隨意挑選。
在勾踐的命令下,還有一些女人被強行編入軍中,這些女人被稱為軍妓,她們被用來專門供士兵們解決[生·理·需·求],這就是最初的營妓制度。
雖然這些做法不齒,但士兵們的[生·理·需·求]確實得到了解決,作戰能力也大大提高,越國的軍事實力進而不斷提升,勾踐也在後來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勾踐的影響下,營妓制度開始萌生,秦滅六國之前,有大量變成戰俘的女人被充入軍中,變成營妓。
漢武帝時期,因為與匈奴之間的戰爭不斷,對營妓的需求也隨之攀升,為了穩定軍心,提高士氣,漢武帝下令將被俘虜的匈奴女人,以及因為犯罪而入獄的女子統統充入軍營,設立專門的機構來安置營妓。
漢武帝明白,這些長期在外打仗的士兵,有的很小就被充入軍中,有的剛剛娶妻就被迫分離,要想讓這些士兵死心塌地的為自己賣命,比起承諾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不如從解決士兵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做起。于是他正式出台了營妓制度,之后士兵們出征,都會有營妓跟隨。
漢朝大將李陵在打仗之前,還會設置卒妻,就是將一些被生擒的土匪強盜的妻女嫁給軍中的士兵,這些卒妻進入軍中后,往往不止服侍一個人,雖然有個妻子的名頭,但還是和營妓沒什麼兩樣。
到了北宋時期,營妓泛濫,數量達到了空前眾多的地步,名目也分門別類,在軍中不但有營妓,還有官妓,營妓用來供士兵享樂,官妓則專門服侍品級高的將軍元帥。
同時,為了便于營妓的買賣和流通,宋朝的統治者還創立了「契約」和「贖身」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雖然表面上停止了在軍營中設置營妓,但他實行了另一種更為下作的手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