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那都是以年為單位的。一仗打個好幾年,那是常有的事情。在如此長的時間里,士兵們是如何解決[生·理·需·求]的呢?
畢竟這問題不解決,長此下去,會影響軍隊戰斗力的。為此,春秋時期的最后一個霸主,越王勾踐想到了一個辦法。
而且這個辦法被后人沿用千年。
公元前482年,趁著吳王夫差率領大軍前往黃池與諸侯會盟,越王勾踐起兵伐吳。
此時,距離他上次被夫差擊敗、被迫求和,已經過去8年了。在此期間,他臥薪嘗膽,嘗盡了屈辱與痛苦,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向夫差復仇。
勾踐的大軍,一路上攻城掠地,吳國軍隊毫無招架之力。一切的進展都如同勾踐當初的計劃一樣。
然而,此時在營賬中的勾踐卻滿臉愁云,一點都沒有意氣風發的樣子。良久之后,他傳令道:「來人,去給我把范蠡大人請來,我有要事商議。」
不一會,范蠡便來了:「大王,有何事需要我效勞的?」
勾踐也不啰唆,直接說道:「確實有幾件事情,需要借助先生的智慧。
」
「第一件事,近日來,每天都有一些士兵逃跑。這些逃跑的人,一部分是思念家中的妻兒。他們離開家已經有大半年了,而什麼時候能回去,誰也說不準,所以選擇逃跑。而另一部分人,則還沒有成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他們擔心就這樣戰死沙場了。」
不等范蠡說話,勾踐又接著說道:「這第二件事,則是軍中經常有人打架,畢竟都是些血氣方剛的男子,容易沖動。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長此下去,士兵之間傷了和氣,必定士氣大衰,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勾踐又補充道:「還有就是,每當攻下城池,總有士兵會擾民。尤其是喜歡為難一些女子,長此下去,畢竟軍紀會渙散,還有損本王的名聲。」
這邊勾踐和范蠡的話還沒談完,突然有侍衛走進營賬稟報:「報告大王,又有兩群士兵打起來了,您快去看看吧。」
勾踐無奈地看著范蠡,說道:「你看,我話還沒說完,又來了。我先去處理一下此事,先生請盡快幫我想個辦法。」
半晌,勾踐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營賬。
范蠡立刻走上前去,說道:「稟告大王,臣有主意了。」
勾踐大喜道:「我就知道先生辦法多,快說說,是什麼好主意。」
范蠡答道:「大王,其實這幾個問題的根源都是一個,您也說了,他們大都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而且他們都是男的,男人嘛,打仗時間久了,總有些[生·理·需·求]的。只需在兵營里安排一些女子即可。」
勾踐聞言,卻開始犯難了:「這樣有些不妥吧?誰家女子愿意這麼做?我可不想做殷紂王。」
范蠡笑道:「大王多慮了,臣既然這麼說了,怎麼可能隨便找人來做此事?您可以安排一些寡婦進入兵營,連理由我都想好了,就說是搞后勤的。平時幫士兵們縫縫補補,還能安撫他們躁動的內心。這樣逃跑的人會少很多,打架的事情更是能大幅減少。我連名字都想好了,這些女子就叫‘卒妻’,取士卒妻子的意思。」
「寡婦?好像也不太合適吧?更何況她們不愿意,一樣白搭。
」勾踐半信半疑地問道。
范蠡繼續解釋道:「大王有所不知,寡婦的生活很艱辛的。男子才是家中的勞動主力,失去了丈夫,她們的生活難以為繼。而且人們覺得她們‘克夫’,因此都很排斥他們,就算想找份活計都很難,想再嫁更難。現在朝廷讓她們去做‘卒妻’,那是要發薪水的,還管吃管住,沒幾個人會拒絕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