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剛經歷過一場特大暴雨的山東菏澤積水累累。而位于鬧市區的一處建筑工地上,正當建筑工人開始抽水清理工地時,接連挖出的陶片陶罐不禁牽動了在場大伙的心弦——難道,這是挖出了個古墓葬?
工人們連忙上報報警,正當欲窺古墓乾坤時,一塊長木板卻推翻了他們的猜測——這并不是古墓葬。那埋藏著眾多文物的地底又會是什麼?除了這些陶器木板,又還有什麼?今天,我們就一同走近這艘神秘的沉船。
2010年9月16日的下午,位于山東省南部的一座小城——菏澤,下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大暴雨。對于一個身居內陸的小城而言,排走整夜的暴雨并不算一件易事。直至第二天,城市里仍然積水累累。
9月17日上午,城中的國貿中心建筑工地因積水過多、工人不得不先抽除積水再繼續施工。然而在暴雨的沖刷下,積水一過,他們便意外地發現了一些陶片與陶器。
最開始,工人們不過是感到有些好奇,忍不住繼續深挖幾米。然而,不遠處的一聲大叫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滿地泥濘之間,他發現了一個完好的陶罐。
緊接著,一只龍紋大罐顯露一角、腐爛的木板、陶片、陶器、瓷器逐漸聚全,這些物件的出現,不禁讓大家有了一個心驚的猜想:不會是挖到了古墓葬吧?
這個念頭一出現,大家便緊張了起來。工人們迅速地將此事上報,工地的負責人楊明爐聞訊趕來,眼見一地瓷器碎片、陶器碎片,心中不禁「咯噔」,立馬命令嚴密看管挖出物品的指示。同時撥打了報警電話。
「暴雨沖出瓷器碎片」的消息不脛而走,身處鬧市的建筑工地便立馬被「圍觀」起來。
為了保證現場物件不被渾水摸魚,派出所很快派來干警拉起了警戒線,同時通知了菏澤市的相關文保單位。
當地文物處即刻響應了「商廈建筑工地發現古墓」,派來主要考古人員來到現場,待其對現場進行初步勘查。
考古人員來到現場后,「見著是幾塊豎著的板子立在那「,又由于木板窄而厚,又被水泡得腫脹、腐朽難聞,他們便初步認定:這是一個小型的古墓葬。
然而,這個結論卻在之后的發掘工作中被推翻了——隨著發掘清理工作的開展,一塊帶著桅桿的長木板的出土,粉碎了古墓葬、人類生活遺址的猜測。他們不得不相信,這是一艘沉船!
險些不保!鬧市里的寶船
「最先露出來了船體尾部的兩個艙,測量后基本確定該船的殘體長……」船艙的發掘,確立了古沉船的輪廓。而菏澤古沉船的工作便就此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菏澤古沉船是一艘木質內河貨船,船體左舷外板已脫落不見,但船舶底板基本保持完整。船體整體保持了沉船時的狀態,向右傾斜不低于五十度。雖能看見右舷外板和舷伸甲板均有破裂、變形狀況,但是其余列板基本尚存,十分難得。
相關專家根據已顯露出來的古船輪廓進行分析,并得出:古船應該有六個船艙,有五個船艙已被清理出來。而尚在泥沙中的船尾部分應當還有一個船艙,長3米左右。
為保證挖掘效果及船體完整,當地文物部門特意邀請了鄄城縣造船廠的兩位老師傅前來助陣。
這兩位老人如今年過七旬,自祖上便以造船為生,深諳各類船只。得知發現了一艘古船,便二話不說,立馬前來做指引工作。
兩位老人基本能將船艙的功能、結構分析得頭頭是道,有力地推進了考古挖掘工作的進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