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庸的皇帝,怎會在清朝最艱難的時期登基?他有什麼過人之處,竟能擊敗眾多才華橫溢的皇子?又是怎樣的際遇,讓他最終沉淪于個人享樂,導致英年早逝?
在清朝歷史上,咸豐帝的繼位可謂是一段離奇的經歷。作為道光帝的第四子,咸豐原本并非儲位的熱門人選。相比之下,他的弟弟奕䜣才是當時被看好的那一個。
奕䜣不僅聰明過人,學識淵博,更是相貌英俊,氣質出眾。而咸豐則是個體弱多病的跛腳皇子,不僅成績糟糕,就連相貌也遠遜于奕䜣。按理說,奕䜣理應更有資格繼承大統。
然而,最終獲得儲位的卻是咸豐。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他母親全貴妃的寵愛有加。
全貴妃對咸豐的偏愛,不僅來自于一個母親對子女的本能,更多的是源于她對權力的渴望。因為只有咸豐能夠登基,她才能分享到皇后的尊榮和特權。這種私心,注定了咸豐最終能夠戰勝奕䜣,繼承儲位。
全貴妃原是一名普通宮女,後來因懷有身孕而受到道光帝的寵幸。當時,她與另一位妃子同時懷孕,兩人相互較勁,誰先生下兒子就能占據優勢。
為了搶先一步,全貴妃不惜服用了一種名為「速成藥」的東西,導致咸豐早早出生。雖然如此,咸豐卻因為早產和藥物的影響,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體弱多病的命運。
全貴妃對咸豐的寵愛,不僅來自于母愛,更多的是出于一種功利心理。她清楚地知道,只有咸豐能夠登基,她才能分享到皇后的尊榮和特權。
因此,她不惜用這種傷害孩子的方式,也要確保咸豐能夠搶先出生,從而占據優勢地位。
這種做法,不啻是把咸豐當成了一種工具,一個可以實現她個人野心的犧牲品。而咸豐自己,似乎也很難逃脫這種命運的宿命。他注定要成為全貴妃野心的代價,即便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刻。
就在咸豐帝繼位不久,一場曠世未有的戰爭便卷土重來——英法聯軍開始了對清朝的侵略。這是一場列強與落后國家之間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新舊時代交替的沖突。
起初,咸豐對此戰爭并未太過重視。他重用了一批能臣,如曾國藩等人,并下令痛打英法聯軍。可是,清軍的實力終究不敵列強的火炮。
八里橋之戰,清軍徹底潰敗。英法聯軍就這樣一路殺到了北京城下。眼見大敵壓境,咸豐帝這才反應過來,情勢的嚴峻已是不言而喻。
作為一個平庸的皇帝,咸豐顯然無法拿捏住這場戰爭的大勢。他固步自封,目光短淺,根本無法預見到列強的威脅有多麼巨大。直到敵人的炮火已經聲震京城,他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這種反應過于遲鈍,注定了咸豐將會在這場戰爭中吃盡苦頭。為了避免被俘,他帶著后宮佳麗們倉皇逃往了離京不遠的避暑山莊。他原本只是想暫避鋒芒,卻不曾料到,這一去便是永遠。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