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陸遜明明有機會活捉劉備,為何一見趙云就撤退?原因并不簡單!不信你看諸葛亮干了啥!
劉備差點遭活捉
劉備伐吳前期,勢如破竹,整個吳軍都沒有人是他的對手,這使得劉備頗為高傲。然而隨著陸遜的登場,劉備的攻勢為之一滯,攻堅戰直接被轉變了持久戰,蜀軍陷入疲乏狀態。陸遜見時機到來,立刻使用火攻,于是乎,蜀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由于劉備七百里聯營,導致蜀軍的兵力非常分散,面對吳軍的進攻,他們根本無法形成強大合力,最終被吳軍各個擊破。就連劉備本部,都損失慘重,遭到了吳軍的圍困,即便關興張苞等人奮力拼殺,仍然無法突出重圍。高傲的劉備,終于低下了頭顱,發出了「朕死于此矣!」的悲嘆……
然而就在劉備以為自己將必死無疑時,一員白袍老將出現了,這便是趙云!趙云的戰斗力毋庸置疑,在他的進攻下,包圍圈很快被撕開了一條口子,陸遜更是下令直接撤退,劉備最終成功的逃出生天!
原文: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云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云奮勇沖殺而來。陸遜聞是趙云,急令軍退。
原本陸遜是有機會活捉劉備的,結果趙云一出現,陸遜就立馬下令退兵,這令人頗為疑惑,陸遜為什麼要做出如此決定呢?活捉劉備這麼好的機會,陸遜為何要放棄呢?
在很多人看來,陸遜之所以會放棄活捉劉備,主要是因為趙云太強了,吳軍軍中無人能與其匹敵。可問題是,關羽的戰斗力絲毫不亞于趙云啊,為何陸遜敢對關羽動手,卻不敢對趙云動手呢?趙云就算是再強,也不可能強過東吳的千軍萬馬吧?
事實上,陸遜在見到趙云后,之所以會下令立刻退兵,并不是因為他害怕趙云,而是因為其他原因!
劉備伐吳前,趙云曾出言勸阻,所以劉備此戰,并沒有將趙云帶在身邊,反而是讓趙云押后,負責糧草輜重。可問題是,當陸遜和劉備交戰時,趙云卻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趙云不是在后方嗎?為何他會出現在前線呢?
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諸葛亮在有意布置!在得知劉備七百里聯營之后,諸葛亮為之一震,他知道劉備這麼用兵,早晚要敗,所以他立即讓馬良啟程去勸阻劉備,同時派人去支援劉備。
原文:孔明曰:「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又,豈有連營七百里而可拒敵乎?禍不遠矣!陸遜拒守不出,正為此也。汝當速去見天子,改屯諸營,不可如此。」……馬良求了表章,火速投御營來。孔明自回成都,調撥軍馬救應。
諸葛亮派去救援劉備的兵馬,便是趙云!而這,也是陸遜下令退兵的一個重要原因!既然諸葛亮把后方的趙云都派來了,那就說明蜀漢還有更多的增援部隊前來,這樣的話,陸遜就必須退兵,去鞏固戰場成果,否則蜀軍援兵前來,極有可能翻盤,吳軍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後來,陸遜退兵,劉備在趙云的掩護下,雖然成功逃脫,但蜀軍各處戰場都遭到了吳軍的重點打擊,尤其是陸遜回軍增援后,各處蜀軍更加不是對手,最終蜀軍損失慘重,幾乎全滅。
此時,陸遜又發現,趙云帶來的援軍并不多,因為劉備沒敢繼續出戰,于是陸遜又起了擴大戰果,活捉劉備的心思,只不過在魚腹浦時,他遭到了諸葛亮的八陣圖圍困,最終意識到:徹底擊敗蜀軍已經不可能,吳軍只能選擇撤退,防備魏軍。
原文:遜曰:「吾非懼石陣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詐與父無異,今知吾追趕蜀兵,必乘虛來襲。吾若深入西川,急難退矣。」遂令一將斷后,遜率大軍而回。
結語
總的來說,陸遜在見到趙云后,之所以會選擇退兵,主要是害怕諸葛亮會派更多的援兵前來。
諸葛亮讓趙云從后方來到前線,說明他意識到劉備有危險,會帶更多人前來,這使得陸遜擔心被翻盤,所以他選擇了放過劉備,鞏固戰果。至于后面陸遜在穩固戰果后,仍然放棄了攻打劉備的想法,則主要是諸葛亮提醒了他,要小心魏軍的襲擊!
說白了,是諸葛亮救了劉備,要不是諸葛亮提前讓趙云出兵營救劉備,并設下了八陣圖,陸遜根本不可能輕易退兵!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