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考生抱著裝饅頭的麻袋參加考試,康熙看文章后:你是狀元了
2024/04/03

制定科舉制度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成就,最初的科舉制度誕生于隋唐,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科舉制度也隨之改變。

一直到了清朝,科舉制度的流程已經是非常完善了。

而在清朝的科舉考試中,曾出了這麼一件趣事——一考生抱著裝饅頭的麻袋參加考試,結果康熙看完他的文章后直接便指定他就是狀元。

這位考生便是李蟠。

科舉制度

據歷史記載,科舉制度最早的雛形是來自于漢代,這時的制度為「察舉制」和「征辟制」,後來逐漸變成「孝廉制」。

也就是說選官時要推薦有孝心、有上進心這樣的人。

到了魏晉南北朝,魏文帝又將其改變為「九品中正制」,這種制度用出身來為官員分級,因此普通家庭的有志之士此時是沒有做官的機會的。

到了隋朝時期,隋文帝登基后頒布詔令,科舉制度才開始逐漸成型。

而科舉制度最為完善的朝代便是清朝,這階段的科考已經有著很清晰的流程了,最初需要先院試,院試考過的人被稱為秀才。

下一場考試便是鄉試,鄉試的原則是府州縣學前三科的前三名,但是實際上只要是經過科考、錄科、錄取合格的考試都是可以來參加的,鄉試考完之后,就可以被叫做舉人。

只要是成為了舉人,哪怕后面的考試沒有名次,也是能夠進入仕途,當一個小官的。

鄉試過了,后面便是由禮部在中央舉行的會試了。會試再中之后就能進入殿試,也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歷史上對于在殿試中過了皇帝選拔的考生,稱之為進士,而第一名的便叫做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李蟠

據歷史記載,清朝時有一位狀元李蟠,因出生在書香世家,因此家中的長輩對于他的教育十分上心。

李蟠的祖父曾經是舉人,因此李蟠也想象祖父一樣,以科考來進入仕途。

而李蟠也確實很有才華,一路考中進入了會試。

歷史記載,清朝的會試一般會連著考上三天,所以考生們會在京都貢院內的單人考場進行考試。

這時的單人考試還是比較簡陋,但會試要考三天,所以吃的喝的都必須要考生自己帶過去的,且其他需求也只能在考場中完成。

李蟠知道自己寫字慢,便想辦法節省時間,于是他就帶了很少的水,和一麻袋的饅頭來參加考試。他想若是能少喝一點水,就可以少上點廁所。帶饅頭一來是為了讓自己更有精神,二來是為了節省吃飯的時間。

于是李蟠就帶著一麻袋饅頭去往考場,在進考場檢查行李物品時,其他考生看見李蟠的饅頭都不停地笑話他,不過李蟠倒是毫不在意。

開考后李蟠專心地進行答題,但由于心態有些緊張,寫的速度也比較緩慢,有些人都已經交卷了,李蟠才剛剛寫了個開頭。

而且也因為李蟠的進度緩慢,他所帶的三十六個饅頭都全部吃完了。

無奈之下李蟠找到考官,希望考官能給自己一些饅頭和水,考官見他確實沒有吃的了,便去給他拿了好幾個饅頭和水。

最后李蟠還是在規定時間內將題目完成了。

之后便是殿試,殿試是由康熙親自主持。

據稱康熙當時在閱覽文章時,看見李蟠的文章竟然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是康熙知道了李蟠在考場上問考官要饅頭和水的事情。

而康熙看完李蟠的文章之后,也是滿心贊賞,直接將李蟠封為了狀元。

在這事情之后還有一個小插曲,與李蟠一起來考試的其中一位進士姜宸英認為,李蟠是故意用這麼多饅頭來吸引康熙的注意,按真才實學他認為自己才應該是狀元,于是就是寫了一首詩嘲諷李蟠:「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李蟠由康熙欽點,自然是非常有才華的,但很可惜的是,李蟠為人太過正直,難以忍受官場的勾心斗角。

他在一次主持鄉試時,曾被人污蔑說他徇私舞弊,康熙聽聞了此事,就要求重考。而重考后李蟠所錄取的考生還是沒有一位落榜,這直接證明了李蟠的清白。

清白雖被證,但李蟠卻因為此次事件,對官場失望至極,之后便一直閉門著書。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唐朝軍隊威震西域,為何總是不把弓弩放在眼里?
2024/04/20
日系演員深田恭子:微胖界的純欲風格創始人,演技炸裂顏值在線,這誰頂得住?
2024/04/20
50歲女港星定居日本農村,發福打扮隨便似農婦,已棄演從商多年
2024/04/20
古代男子與小妾同房,為何要求妻子在一旁圍觀?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2024/04/20
謝霆鋒張柏芝的三子之謎:王菲「道出實情」,為何不給謝霆鋒生孩子?
2024/04/20
「靠劉海」就別說顏值高了,8位明星告訴你,真正帥的人「根本不靠髮型」
2024/04/20
一口氣看懂東吳四大家族!朱張陸顧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2024/04/20
中國改朝換代第一姓:每逢亂世此姓必出奇人,還總是起到關鍵作用
2024/04/20
吳鎮宇15歲兒子「輸光財產」丟失影帝竟令人生變灰:生命沒有意義
2024/04/20
江西村民把古墓改成豬圈,挖古磚蓋10棟房,挖出最大的漢墓群
2024/04/20
佛系瘦身反而瘦了?5款低中強度運動推薦:每天只需30分鐘,竟能帶來的驚人減肥效果!
2024/04/20
4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小心「隨手壞習慣」髮質越來越毛躁、「用這洗髮」髮量日漸稀疏
2024/04/20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三位名將,完全可以取代皇帝,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2024/04/20
耿炳文:朱元璋「妙計」拉攏,48年效忠,為何留下一個難解謎團?
2024/04/20
司馬懿立遺囑:不準子孫為我掃墓,時隔多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2024/04/20
漢武帝駕崩后,年僅8歲的劉弗陵即位,為何漢朝卻沒有發生內亂?
2024/04/20
太罕見了!1983年「老貴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0
太罕見了!一個清朝醫生,拍到了1905年的西藏
2024/04/20
老照片:除了圓明園,這座皇家園林,也被英法聯軍燒毀了
2024/04/20
大明滅亡后,讓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去了哪?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