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新婚不久的大文豪、散文圣手、中學課本中課文《背影》作者朱自清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他的妻子向他提出了分手。此時,他們二人剛剛結婚兩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妻子」,并不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里「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里的「妻」武仲謙,這里的「妻子」是朱自清的二婚妻陳竹隱。
原來,1929年,朱自清的第一任妻子武仲謙在生下他們的第六個孩子后便因病辭世了。武仲謙離世時,他們的六個孩子都尚年幼,尤其小六兒還不滿周歲。
這一年,朱自清年僅31歲。此時的他正處于事業上升期,可偏偏在這種時候,他卻經受了喪妻之痛。愛妻離世后,沉浸在痛苦中的朱自清不得不打起精神養育六個年幼的孩子。
朱自清與武仲謙雖是包辦婚姻,但兩人之間卻并不像魯迅與朱安一般,他們感情深厚、情投意合。在婚后的多年里,兩人恩愛有加,平日里,武仲謙為他打理家事,而他則在外頭打拼,兩人的小日子雖不富裕但兩人感情卻很好。
朱自清一家
正因為兩人感情深厚,妻子武仲謙死后,朱自清曾做出了終生不再娶的決定。
然而,在任何時候,一個男子想要一個人照顧六個年幼的孩童都絕非易事。很快,朱自清就被殘酷的現實打敗了:他根本搞不定孩子,即便他放棄事業。
慢慢地,周圍幫忙的朋友開始面露難色,他們紛紛勸說朱自清另娶。對此,朱自清卻充耳不聞,最后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朱自清好友、民國四公子之一的溥侗為他物色了對象,此人正是後來朱自清的妻子:美貌才女陳竹隱。
陳竹隱年27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才女,她不僅詩文出眾,而且擅長繪畫和昆曲。在認識朱自清之前,她便已在他優美的文字中對他有了了解。
對于這位年輕有為且英俊的才子,陳竹隱很有些心動。
而對于眼前這位靈動、活潑的女子,朱自清也有說不出的喜歡。但此時,朱自清心中依舊未有想要娶她為妻的想法。
之后不久,兩人相約同游歸來后,朱自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陳竹隱寫來的信,隨信一起寄來的,還有一片用錦緞精致包裝的緋紅楓葉。
一個男子收到這樣的禮物,其內心自是滿滿的感動和喜悅。對于喪妻多時的朱自清而言,這枚紅葉就像一抹裝滿愛意的光亮一般射進了他的心里。
朱自清是文人,他豈會不懂「一枚紅葉寄相思」的意味。這種委婉而詩意的示愛,撩撥了朱自清似乎已沉寂的內心。
人說中年男子的感情,一旦被撩撥便有「老房子著火」,多有撲都撲不滅的勢頭,這話果然不假,被撩撥后的朱自清也開始徹底打開心扉投入了新的情感里。
朱自清雖已有過一段幸福的婚姻,但卻從未嘗過自由戀愛的滋味。對于自由戀愛,他和民國同時代的才子一樣充滿了期待。
這以后,朱自清開始頻繁地與陳竹隱通信。當時的朱自清在郊外清華園當老師,而陳竹隱則住在城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感情也隨著「兩地書」的傳遞慢慢升溫。
二人之間的情書也不知換了多少甜蜜的稱呼:開始時,朱自清稱陳竹隱為「竹隱女士」,落款為「朱自清」;后稱她為「竹隱弟」,落款成了「自清」;接著又從「竹隱弟」變為更親切的「隱弟」,而「自清」也只剩下一個「清」字;再以后則是「親愛的寶妹」「隱妹」.......
在一封寫給陳竹隱的情書里,內斂的朱自清寫到:
「親愛的寶妹, 我生平沒有嘗到這種滋味,很害怕真會整個兒變成你的俘虜呢!」
而在兩人決定結婚前不久的一封信里,朱自清滿懷深情地對陳竹隱說:
「隱: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我更喜歡看你那暈紅的雙腮,黃昏的霞彩似的,謝謝你給我力量。」
不知不覺間,在朱自清留學歸來時,他寫給他的情書竟已累積了71封之多。
一年多后,陳竹隱不顧一切地嫁給了朱自清。也是從這時起,她從一個黃花大姑娘,變成了六個孩子的繼母。
尋常小夫妻結婚后,通常會經歷一段二人世界后再生子養子。可陳竹隱卻沒能如此,與朱自清結婚后,她便飛快地投入了繁重家務中:洗衣做飯、照顧孩子們的起居......
民國時雖已是新社會,陳竹隱雖也是新女子,可她卻甘愿放下一切做朱自清背后的女人,這份難能可貴,他看得分明。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陳竹隱慢慢感受到了力不從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