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中,漢武帝是一位備受尊崇的帝王,但他治下的很多決策卻引發了后人的廣泛議論。其中,關于太子劉據冤死一事,更是備受關注。
盡管漢武帝明知道太子是冤死的,卻依然未能善待劉病已,這一舉動引發了無數的猜疑。而他的遺詔中,或許隱藏著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和真相。那麼,劉病己到底經歷了什麼?漢武帝又為何對他如此矛盾?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是西漢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雄才大略,開創了「文景之治」后的全盛時期。然而,隨著年事漸高,朝中的權力斗爭也愈演愈烈。
劉徹晚年時,后宮嬪妃眾多,各自為其子爭奪太子之位。其中,皇后衛子夫所出的長子劉據是當時的太子,而鉤弋夫人所生的幼子劉弗陵則是劉徹的寵兒。
太始三年,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生下了劉弗陵。劉徹認為這個孩子與上古賢明君主堯相似,便將鉤弋夫人的寢宮大門命名為「堯母門」。這無疑是在向外界宣告,劉弗陵很有可能會取代劉據,成為太子。
眼看父親有廢太子之意,劉據感到無比恐慌。他多次想要面見父親,卻總是受到阻攔。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劉據決定舉兵自保。然而,這一行為被劉徹視為謀反,最終導致他被廢黜,并慘死獄中。
巫蠱之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公孫賀父子、陽石公主等人被處死,而衛伉、曹宗等太子一黨也遭到牽連。值得注意的是,公孫賀和衛伉都是劉據的姻親,是他的堅定支持者。
在這場腥風血雨中,太子劉據及其三子一女、諸妻妾皆遇害。唯有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孫劉病己幸免于難。然而,劉病己雖然逃過一劫,卻也被關押在「郡邸獄」中,過著悲慘的生活。
所謂「郡邸獄」,是指各諸侯王、郡守等在長安的邸舍中臨時設立的監獄。
這些監獄條件惡劣,犯人在其中備受折磨。劉病己雖然年幼,卻也要忍受這樣的苦難。他每天都要面對饑餓、寒冷、疾病的威脅,還要忍受獄卒的欺凌。
就在劉病己在獄中煎熬時,漢武帝劉徹已經駕崩。然而,劉徹并沒有在遺詔中對劉病己的去向做出任何安排。劉病己的命運,似乎就要這樣在牢獄中終結。
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出現了轉機。一個名叫丙吉的獄吏,同情劉病己的遭遇,決定冒死相救。丙吉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他看不慣劉病己這個無辜孩童受到如此殘酷對待。
原來,漢武帝駕崩前,曾命令內謁者令郭穰到長安的監獄中,將所有犯人的名字抄錄下來,不分罪過大小,全部處死。郭穰來到郡邸獄,要將劉病己也列入死刑名單。
但是,丙吉挺身而出,拒絕了郭穰的要求。他認為劉病己年幼無辜,不該受到如此懲罰。郭穰與丙吉對峙了一夜,最終沒能將劉病己帶走。
郭穰只好返回,向劉徹報告此事,并彈劾丙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劉徹聽后卻沒有追究丙吉的責任,反而下令大赦天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