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寫道:「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雖然每個習慣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習慣綜合起來卻對我們的人生有著巨大的影響。」
人的習慣大部分都源于孩童時期,特別是學習習慣,基本都是在學生時代養成的,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家長如果抓住了孩子的習慣培養,孩子未來的學習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甚至更上一層樓。
廣西學霸楊晨煜的媽媽就說過「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監督過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孩子進入小學時,面對學習,他就是一張白紙,家長這個時期多用心,幫助孩子養成這7個好習慣,孩子上國中后,家長和孩子都會感到越來越輕松。
學習好的孩子,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每天都知道自己該干什麼、學什麼,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能制定良好計劃,遵循良好計劃的人,往往就是自律,內驅力強的人。
所以小學階段,一定先幫孩子養成制定計劃,完成計劃的好習慣。
從每天的計劃開始,到周計劃,月計劃,半學期計劃到整學期的計劃,孩子在完成計劃的過程中,慢慢習慣心中有數,形成「穩」的性格。在實現計劃后,孩子會從中產生滿足感,從而提高自信,增強自律。
很多孩子認為復習是考試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平時不需要,這樣的觀點完全錯誤!
復習非常重要,而且要每天必須進行!
孩子每天回家學習的第一步,絕不是寫作業,而是復習,將當天學過的知識捋一遍,學會了的知識得到了鞏固,還薄弱的部分得到了加強,然后再學寫作業,孩子會效率更高。
同時家長要注意,復習也是滾動性的。比如每天要復習當天的,每周要復習當周的,每個月要復習當月的。
孩子平時復習做得越到位,考試的時候越自如。
推薦一個復習的好方法——費曼學習法,將當天學到的知識講給家長聽,如果孩子能用自己的語言,將今天的知識,題目講明白了,才說明他真正吸收了。
很多孩子都沒有預習的習慣,不知道第二天要講什麼,就會出現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哪里了,不清楚,重點在哪兒不知道。
預習的好處就在于,提前了解課程內容,找到聽課重點,特別是預習完自己還不懂的地方,一定要畫出來,第二天重點聽,提高聽課效率,增強聽課吸收度。
而且會預習的孩子,往往自學能力也比較強,孩子們一定要擁有這個好習慣。
預習其實非常簡單,每天只要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將第二天的內容通讀,不會不懂的內容用筆勾出來即可。
孩子在童年時期的記憶一直是不斷增長的狀態,在青少年時期達到最高峰,如果孩子這時候和你說記不住,就是太「懶」了。
課文,生字,單詞,句子,公式定理,知識點等等,該背的每天一定要背完,決不能往后拖,否則越拖越多,到期末復習的時候,孩子一看背不完,很容易自暴自棄。
很多孩子認為自己記不住,背完就忘記,其實就是方法沒有掌握好,「五個技巧」和「一個工具」要知道。
過目不忘的五個背誦技巧
1、盡量早上背誦,早上是記憶的黃金時間,記得快記得牢。
2、閱讀的語速要慢,要找對關鍵詞。
3、將關鍵的地方做出總結標記。
4、將背誦的內容轉化為圖片,形成畫面感,孩子記得更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