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問劉伯溫:朱元璋登基前會先殺哪個人?劉伯溫僅說了3個字
2024/03/25

前言

在中國歷史中,劉伯溫被譽為明朝的奠基者之一,其智慧和謀略備受稱頌。而有關他與李善長之間的這一軼事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李善長曾問劉伯溫:朱元璋登基前會先殺哪個人?而劉伯溫僅僅說了三個字,令人遐想不已。今天讓我們深入分析一下劉伯溫三個字背后的深意,解鎖這個歷史之謎。

一、紅巾起義 宋朝后人自詡

元朝腐朽無能,民不聊生。正當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之際,一個自稱宋朝皇室后裔的男子韓山童挺身而出,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紅巾起義。憑借著對民心的掌控,韓山童很快就匯聚了大批追隨者,并被擁戴為「明王」。

韓山童深知,要贏得民心必須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于是,他便自詡是宋朝遺孤,呼吁推翻元朝這個「藩夷」政權,重新建立漢人的新朝代。憑借這一神圣的身份,加之對未來的諸多預言應驗,韓山童很快就在民間贏得了極高的聲望。

當時的社會環境注定了韓山童的號召力。元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在統治漢人的中原地區時,其腐敗無能、苛政猛于虎自然引起了廣大漢人的不滿。而韓山童自詡宋朝遺孤,呼吁推翻元朝重新建立漢人政權,這無疑是捕捉住了當時民心的最大訴求。

加之韓山童本人也確實有過一些神乎其神的預言應驗,使得他在民間贏得了極高的聲望和威信。可以說,韓山童的號召力來自于他精準把握了當時社會的脈搏,并巧妙利用了民眾的情緒和期盼。

二、龍鳳政權 小明王繼位

韓山童的突然離世,無疑給紅巾軍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作為一支農民起義軍,如果失去了領袖的號召力和統帥能力,很容易就會分崩離析。因此,韓山童的親信們迅速推舉了他的兒子韓林兒繼位,試圖借助「宋朝遺孤」的神圣身份來維系軍心。

不過,小明王本人卻并不是一個出色的統帥。他性格溫和,對權力沒有太大的欲望,更多把精力放在了享樂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那些韓山童生前的心腹重臣。

他們自詡是在「執掌朝綱」,實際上是在操縱小明王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這種名存實亡的「龍鳳政權」,注定了小明王最終的失敗。

三、朱元璋奮起 選擇應天府

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最終成為開國皇帝,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的過人智謀和果斷決策。起初,他只是郭子興麾下的一員小卒,地位微不足道。但憑借過人的領導才能,他很快就脫穎而出,贏得了郭子興的賞識。

在郭子興去世后,朱元璋毫不猶豫地接過了軍隊的指揮權,展現了他的雄心壯志。而朱元璋最關鍵的一步棋,就是選擇了應天府作為根據地。

這不僅是因為應天府地理位置優越,而且還有著得天獨厚的經濟實力。作為當時江南地區的經濟重鎮,應天府可以為朱元璋的軍隊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同時,它處于張士誠、徐壽輝和小明王三大勢力的包圍之中,正好可以躲避元朝軍隊的進攻,為朱元璋贏得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說,這一決策為朱元璋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唐朝軍隊威震西域,為何總是不把弓弩放在眼里?
2024/04/20
日系演員深田恭子:微胖界的純欲風格創始人,演技炸裂顏值在線,這誰頂得住?
2024/04/20
50歲女港星定居日本農村,發福打扮隨便似農婦,已棄演從商多年
2024/04/20
古代男子與小妾同房,為何要求妻子在一旁圍觀?原因讓人難以啟齒!
2024/04/20
謝霆鋒張柏芝的三子之謎:王菲「道出實情」,為何不給謝霆鋒生孩子?
2024/04/20
「靠劉海」就別說顏值高了,8位明星告訴你,真正帥的人「根本不靠髮型」
2024/04/20
一口氣看懂東吳四大家族!朱張陸顧四大家族,到底有多大影響力?
2024/04/20
中國改朝換代第一姓:每逢亂世此姓必出奇人,還總是起到關鍵作用
2024/04/20
吳鎮宇15歲兒子「輸光財產」丟失影帝竟令人生變灰:生命沒有意義
2024/04/20
江西村民把古墓改成豬圈,挖古磚蓋10棟房,挖出最大的漢墓群
2024/04/20
佛系瘦身反而瘦了?5款低中強度運動推薦:每天只需30分鐘,竟能帶來的驚人減肥效果!
2024/04/20
4大誤區你中招了嗎?小心「隨手壞習慣」髮質越來越毛躁、「用這洗髮」髮量日漸稀疏
2024/04/20
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三位名將,完全可以取代皇帝,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2024/04/20
耿炳文:朱元璋「妙計」拉攏,48年效忠,為何留下一個難解謎團?
2024/04/20
司馬懿立遺囑:不準子孫為我掃墓,時隔多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2024/04/20
漢武帝駕崩后,年僅8歲的劉弗陵即位,為何漢朝卻沒有發生內亂?
2024/04/20
太罕見了!1983年「老貴陽」,居然是這個樣子
2024/04/20
太罕見了!一個清朝醫生,拍到了1905年的西藏
2024/04/20
老照片:除了圓明園,這座皇家園林,也被英法聯軍燒毀了
2024/04/20
大明滅亡后,讓人聞風喪膽的15萬錦衣衛去了哪?說出來你或許不信
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