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人,總是在自己與他人利益糾葛時選擇傷害自己;若這個善良之人,面對的利益糾葛對象恰是自己所愛之人,他們通常可以將自己傷到體無完膚。
民國時期,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原配王明華便是這樣的善良人。可世人記住的往往是梅蘭芳後來的妻子福芝芳和孟小冬,關于她,世人從來知之甚少。
自然,也鮮有人知道:真正陪梅蘭芳從默默無聞走到天下聞名的背后女人,實是王明華。
王明華入梅家時,正是梅蘭芳一生最艱難的時刻。這年,十七八歲的梅蘭芳正處于變聲時期,只有熟悉戲曲的才知道:變聲期又叫「倒倉」,它往往直接決定你是否能繼續吃這碗飯。
戲曲,是梅蘭芳祖輩一直在做的,也是他的一生理想。可這碗飯,從來得靠天賦,其次才是靠努力等等。
處于變聲期的梅蘭芳一直郁郁寡歡,他除了戲曲不會別的,偏偏他唱的是旦角(女),這便意味著:若他變聲后聲音粗獷,他便只能另謀生路了。而最要命的是,梅蘭芳生母在此時突然離世了。
失去母親的重擊和變聲期的壓力,讓梅蘭芳整個人都陷入了極度抑郁中。梅蘭芳大伯梅雨田見他如此便尋思著給他娶個媳婦「沖喜」。正是大伯的這一念,讓王明華徹底走進了梅蘭芳的世界。
王明華
說來,也真真令人嘆服,自打王明華嫁入梅家后,梅蘭芳的一切竟慢慢好了起來。這除了與王明華的「旺夫」有關外,還與她在背后的引導和付出有關。
王明華長梅蘭芳兩歲,與丈夫一樣生于京劇世家,原本她也可登台獻藝,可為了支持丈夫,她毅然挽起袖子料理起了后院。
最可喜是,嫁入梅家不久她就為梅蘭芳生下了一雙兒女。一時,梅家人丁興旺好不熱鬧。
而此時,在王明華的鼓勵和幫助下,梅蘭芳的事業也有了進展。這進展背后,是王明華這個「造型師」、「經紀人」操持的結果。
為了讓梅蘭芳的扮相更好看,擅長裝扮的王明華為丈夫做了最精細繁瑣的假發樣式。這工藝,即便是最厲害的梳頭師傅也絕做不到。
每次,梅蘭芳只要將這絕倫假發套上,便立馬變身為古裝仕女了。這時,再配上王明華為他設計的妝容,其效果怎不讓滿堂喝彩。
梅蘭芳新戲《一縷麻》里的戲服,竟也是出自王明華之手。這些華麗的戲服、頭飾和妝容,對梅蘭芳而言,如猛虎的翅膀一般。
很快,梅蘭芳便慢慢由不知名走向了知名。他甚至還在與王明華結婚十年后,成了首位到日本演出的京劇藝術家。
而每每梅蘭芳出外演出,陪伴左右負責他全部演出事項的,皆是王明華一人。
此時的王明華,自是風光無限的:夫妻恩愛,丈夫事業有成,兒女雙全,家境殷實。
用「人生贏家」四字形容當時的王明華,絲毫不為過。
可命運有時候就是喜歡捉弄人,生下一兒一女后,王明華為了更好地陪伴丈夫左右竟不顧所有人阻撓毅然做了絕育。
絕育,便意味著放棄了女人最重要的生育能力。可王明華為了更好地愛,竟舍棄了它。原本這也沒什麼,畢竟他們已經兒女雙全。可一場蕁麻疹奪取兩個孩子生命后,生育能力的缺失對王明華而言,意味就非常大了。
梅蘭芳在梅家兼祧兩房,這兩房便是他自己的父母,和他的大伯大伯母。因著這兼祧,在原本就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舊時代里,梅蘭芳若沒有子嗣,那便是大不孝。
何況,梅蘭芳還那麼喜歡孩子。越喜歡,喪子之痛便也越深重。當梅蘭芳回到家中面對的是冷冷清清,沒有一絲鮮活時,他總是不可避免地想起孩子們向他跑來的情景。
王明華從來敏感細膩,丈夫梅蘭芳想要一個孩子的心思,她怎會不知。此時的她才后悔起了當初的決定,可再后悔,已注定的事實也無從改變。
在王明華提出收養親戚家孩子遭到梅蘭芳拒絕后,她便隱隱覺察到:一切都要變了。
沒錯,還年輕的梅蘭芳完全可以自己生養孩子,他的拒絕便是他想再生孩子的愿望表達。
而再生,只可能是梅蘭芳與其他女子,因為她王明華已經沒有了生育能力。
果然,不久,梅蘭芳向王明華表示:自己要娶17歲的京劇界小角福芝芳入門。福芝芳提出:她入門必須和王明華平起平坐,為兼祧太太。
梅蘭芳對王明華說這些表面是問詢,實際卻是徹頭徹尾的通知罷了。畢竟,他不得不娶。
而另一邊,善良的王明華自己一直為自己做絕育自責,在這種情況下,她沒有拒絕的理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