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9年,乾隆下江南返程,逗留涿州,一僧人帶著一個氣勢不凡的少年求見,聲稱有要事稟告。
御前內監百般阻攔,僧人無奈,告之說少年乃是皇帝遺落在民間的親孫子,乾隆一見便知!御前內監恍惚記得前事,又見那少年模樣熟悉、氣勢非凡,忙不迭趕去稟告。
乾隆聽說有人前來認親,又是震怒又是好笑!
這些年來,因為他多次巡察江南,惹了一些風流債,不知多少人前來認親,都聲稱是他的兒女。可到頭來,沒一個經得起推敲,讓一眾臣子看足了笑話。
沒想到,現在還有人更離譜,竟然派個孫子前來認親!
這幫夢想富貴的人實在太大膽,連黔驢技窮的招數也使得出來,真是自尋死路!天子一怒,整座大殿的溫度都降了好幾度!
僧人和少年悄悄進了行宮,終于見到了大清帝國的主人——乾隆帝。
僧人言說自己是云游之人,10年前的某日路過京郊皇莊,聽到一幼兒在土包中哭泣,聲息微弱。惻隱心動,僧人挖開新培之墳,竟在小小的棺材里,發現一個全身患滿水痘、身著黃色錦緞的幼兒。
僧人云游四方,擅長岐黃之術,便救下小兒。
在這個孩子身邊的物品中,僧人還找到了此子的來歷,竟是履郡王之三子!
履郡王永玦,乾隆帝第四子,年僅39歲便因病去世。
永玦生前有三女六子,可惜,除了長子和三女存活外,其余子女全部夭折,這其中就有3歲時生水痘的第三子!
乾隆仔細看了看少年,相貌和他最疼愛的兒子永玦有5、6分相似,而且少年不僅持重老成,還有一股說不清的氣勢,一看就出身不凡。
到了這里,乾隆有幾分相信僧人的話了。
乾隆試探了少年幾次,都沒破綻,而且他身邊卻帶著履郡王永玦的牌子。這是當年履郡王因為兒子病重,傷心而刻下了「祝福」字樣的牌子,隨葬入墳。
黃衣僧人見乾隆已相信了7、8分,自謂功德圓滿,謝絕他的禮贈和挽留,飄然而去。
其實,乾隆并沒完全相信僧人和少年的話,畢竟,這個孫子去世的時候太小了,只有3歲。若是有心人掘墳取物,來個李代桃僵,換取榮華富貴,也不是不可能!
知子莫若母,乾隆一到京城,就打算把少年交給兒媳婦——履郡王的側福晉完顏氏,讓她辨認。
可是,履郡王的正室羅氏卻不讓少年進門,并對御前內監說:「三子確實是患痘癥不治身亡,本福晉親自查看過,還曾撫尸痛哭。此少年必是假冒,速斬之。」
側福晉完顏氏根本沒見到少年,就被嫡福晉拒絕了。
御前內監無奈,只好帶著少年回返。
乾隆此時也「糊涂」了,嫡福晉羅氏不可能欺君,那就是這個少年有問題,可若是羅氏認錯了呢?左右為難的乾隆帝失去了往日的英明,大手一揮,讓和珅帶著一群軍機大臣審問少年,務必查出他是何人?
少年雖然只有12歲,但面對一幫兇神惡煞、腹黑如墨的大臣,一點都不怯場。
當著軍機大臣阿桂、福隆安、章京保成的面,他竟然直呼和珅的名字,并道:「爾等乃皇祖近臣,不可使天家骨肉湮沒!」
除了皇子皇孫,和珅從沒見過如此膽大的少年,和一眾軍機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表態!因為,如果把假皇孫判成真的,那就是欺君之罪,將招致滅門之災;而若把真皇孫斷成假的,則是殘害了龍子龍孫,罪莫大焉!
軍機章京保成和嫡福晉是本家,他不顧一切徑直走上來,狠狠地打了少年一個耳光!
眾人都懵了,這保成是不是太魯莽了?
福隆安想阻攔他,卻被和珅使眼色攔住。反正得罪人的事又不是自己做的,又是人家的家事,管它作甚?
少年也被保成打懵了,捂著半邊通紅的臉,眼中露出畏懼之色。
在保成的威逼誘導下,和珅等人也乘勢詰問,最后,少年承認自己乃是一姓劉人的兒子,他所說的話都是僧人所教。
眾人以為結案,便稟告乾隆,并緝拿僧人,斬首示眾。
不過,乾隆對少年卻網開一面,認為他只是受人教唆,不顧保成等人的反對,把少年發配到伊犁充軍。
可是,奇怪的事情又來了!
少年到了伊犁,卻不改昔日的稱謂,仍然自稱是乾隆的孫兒、天潢貴胄之后!地方官員摸不清情況,只好密折請示乾隆。
乾隆再次跟兒媳婦羅氏確認后,命令把那個少年改配戍守黑龍江。
在前往黑龍江的途中,少年被庫倫大臣松筠就地絞死。乾隆得知后,不知為何如何關心,還專門下旨嘉獎松筠明察決斷。
這就是《清史》中記載的乾隆帝「偽皇孫案」,至此,似乎已經可以結案。
但是,履郡王的王府如今卻鬧得不可開交!
自少年的事情被傳出后,側福晉完顏氏便向宗室狀告嫡福晉,稱她害死了自己的兒子,請剝掉她的正室身份。
而嫡福晉則動用家族力量,打壓側福晉,一時間京城嘩然。
為了給大家一個交代,乾隆命宗室徹查,但最后卻不了了之。
乾隆一生風流,數下江南,據說龍子龍孫遺失在外無數。不過,卻沒一人能認祖歸宗,不能不說是一樁怪事。也許,他擔心有心之人借此挑撥離間皇室團結,甚至顛覆他的江山吧!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乾隆為何拒絕承認那個少年了。
西月齋有詩曰:天家骨肉何由貴?也是凡胎十月身。可嘆宮深檐月冷,年年相照不能親。
請問,你認為少年是乾隆的孫子嗎?若是,為何他不敢相認?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