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一種距現實生活很遙遠的學科,如果不是專業的考古人員,根本無法體會到考古的魅力。
作為現代社會與古代歷史的重要紐帶,考古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對社會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只有知古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
我國有上下幾千年的王朝史,在歷史長河中存在過的朝代,也都創造出了極具時代感的文明史。雖然他們早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迷霧中,但卻依然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江西出土的明朝益莊王古墓,發掘出了一套驚訝考古界的金簪,上面雕刻一座「閣樓」,專家稱:美得不太真實。
第一、上世紀最驚艷的考古發現
1958年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洪門鎮洪門嶺,發現了一座距今有400多年歷史的古墓。經過專家緊鑼密鼓地挖掘之后發現,竟然是「益王家族墓群」。
專家根據墓葬的規格,以及墓室內陪葬品的數量和珍貴程度,確認此大型墓葬乃明朝古墓群。經過多次反復確認之后,認定應該是第一代益端王朱祐檳,嫡長子朱厚燁及元妃王氏和繼妃萬氏合葬墓。
他于嘉靖二十年( 1541年)被冊封為益王,歷史上對朱厚燁對記載并不多,他繼承王位后僅有十五年便去世了,享年59歲。
雖然朱厚燁本人的履歷比較平庸,可是他死后埋葬的墓葬,卻讓眾多考古專家都特別驚訝。因為這座坐落于南城縣東南的長塘村的古墓群中,竟然發掘出了很多難得一見的隨葬品。
據統計,朱厚燁的棺槨內共計出土了29件文物,包括20件玉器以及9件金器。他的兩個王妃棺槨中,也出土了眾多極為罕見的文物。
例如元妃王氏棺槨內出土了金銀器79件。繼妃萬氏的棺槨內的金器高達122件,玉器也有121件之多,包括玉圭、浮雕龍紋玉帶,還附帶著水晶珠等飾物140余顆。
這個碌碌無為的益莊王的墓葬中,為何會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而且又十分珍貴的陪葬品呢?
尤其是他的兩個王妃棺槨中,更是珠寶成堆、玉器成林,其中尤以繼妃萬氏棺槨中的文物居多。後來有考古專家推論,益莊王應該更為寵愛這位妃子,
益莊王及元妃王氏和繼妃萬氏合葬墓中,各類樓閣金簪、手鐲、金帽檐、金鳳簪等,簡直可以用出類拔萃、精巧美觀、時尚高檔來形容。
最重要的是,專家在發掘這座古墓的過程中,還從中找到了舉世矚目的「樓閣人物金簪」,這是一套舉世罕見的簪子文物。
第二、美輪美奐、貴氣十足的樓閣人物金簪
明樓閣人物金簪于1958年,出土于江西南城縣益莊王墓,它是比較名貴的明朝女性頭飾。長:18.2厘米,寬:6.7厘米,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目前,館藏九件益莊王墓出土的樓閣人物金簪,皆為益莊王妃所使用。金簪皆以金料拉成極細的金絲,然后編織成各式花紋,制作過程中需要難度極高的線空技術。
最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簪子里面竟然另有乾坤。發簪首部的形狀猶如祥云一般,上面還雕刻了一重檐樓閣和五座牌坊。而且每座牌坊內都各有一個舞蹈人。
兩座宮殿內部雕刻的也極為精細,閣樓中大約有5人,其中,一位貴氣十足的女主人居中而坐,雙手呈現出了抱團的姿勢,身旁還有兩位侍女持物站立。
簪的部居然還綴以花瓣,每一篇花瓣的紋路都特別清晰,樹木之間有各種仙鶴、梅花鹿在其間奔跑,整體烘托出了一種人間仙境之感。
最讓專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金簪內的雕刻也美輪美奐。一只梅花鹿正向前張望,一只仙鶴和侍女相互對望,似乎心有靈犀一點通。
最后,閣樓底部還有一只腳踏如意祥云的鳳。
這只尊貴、高雅的鳳嘴巴半開,似乎以自身的力量銜住了整個發簪。并帶著發簪內的所有事物不斷飛升,給人留下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結 語
益莊王墓葬群中別有洞天,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貴陪葬品之外,還有一些足以震驚世界的藝術瑰寶。無論是墓葬規模、形制,還是陪葬品的數量和珍貴程度,都完全符合益莊王及其兩位王妃的身份和地。
作為20世紀考古重大發現,已經被列入了重點發掘對象,希望隨著考古技術不斷發展,這座400多年的明朝貴族墓,能發現出更多令人驚喜的文物。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