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漢王朝的輝煌歷程,就不得不提漢武大帝。這位偉大的皇帝一生勵精圖治,發展文教、抗擊匈奴,為中華歷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著傳奇色彩,堪稱一代明君。
然而,漢武帝的前半生過于殺伐果決,使得他在后半生選擇繼承家業之人時,卻發現無人可用。
唯一勉強可堪大任的幼子,因擔心后宮干政,漢武帝狠下心來處死了幼子生母鉤弋夫人。他選擇霍光、桑弘羊等人為輔政大臣,考慮到了后宮干政的問題,卻未意識到大臣的強勢可能會壓過新君。
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昭帝的處境頗為尷尬。他在很多具體事物的處理上無法做主,甚至連立后之事,也需聽從大臣安排。
而他的皇后上官鳳兒,雖然貴為皇后,卻一生低調行事,以免招致更多紛爭。然而,她卻在6歲時成為皇后,15歲時成為太皇太后,期間父母親人族人被全數誅殺。如果不是她在后宮行事謹慎,恐怕又是大漢后宮的一條冤魂。
上官鳳兒的一生可謂充滿了無奈和悲哀。她身為皇后,卻不能為自己做主,只能在后宮中默默承受著一切。
她的命運,也成為了大漢王朝歷史中的一段悲歌。
01
漢昭帝劉弗陵幼年登基—上官鳳兒成為歷史最年輕的皇后
在歷史的煙云中,劉弗陵,這位漢武帝的小兒子,宛若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西漢的天空。他的母親趙婕妤,以「奇女子氣」得寵,居住在鉤弋宮中,如同春天的花朵在靜謐的深宮中綻放。
太始三年,趙婕妤誕下劉弗陵,被稱為「鉤弋子」。他的降生如同一個神秘的預言,據說他與上古的堯帝一樣,懷胎十四月才呱呱墜地。于是,他所誕生的門被榮耀地稱為「堯母門」,成為了歷史的佳話。
然而,歷史的篇章并非始終風平浪靜。征和二年,巫蠱之禍猶如狂風驟雨般席卷而來。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因受到蘇文、江充、韓說等人的誣陷而無法自明,無奈之下起兵反抗,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二人相繼自盡。
這場悲劇使得漢武帝在之后的幾年中都未曾再立太子,國家的命運懸于一線。
在這風云變幻的時刻,劉弗陵的哥哥們紛紛展現出各自的風采。皇三子劉旦上書父皇,自愿擔任皇宮保衛,以期獲得太子的寶座。
然而,漢武帝的憤怒如狂風驟雨般猛烈,他立殺了劉旦派來的使者,并削其三縣。
而皇四子劉胥則是個喜好奢侈、游樂的人,他的行為舉止毫無法度,因此并未被立為儲君。
至于皇五子劉髆,他是李夫人的兒子,李廣利的外甥。然而,征和三年,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密謀立劉髆為太子的事情敗露,李廣利投降匈奴,劉屈氂被腰斬。
而后元元年,即漢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劉髆突然去世,使得儲君之位再次變得懸而未決。在這歷史的轉角處,年僅五六歲的劉弗陵以其健壯的體格、聰慧的頭腦吸引了漢武帝的目光。他對劉弗陵的寵愛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對其抱有巨大的期望。
為了防止主少母壯、呂后之事重演,漢武帝毅然將劉弗陵的生母賜死。
后元二年二月,漢武帝病重,他果斷地將年僅八歲的劉弗陵立為皇太子。在病榻前,他召集近臣托孤,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接受遺詔輔政。同時加封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少主。
而漢昭帝繼位之后,立后一事馬上被擺上台面。
面對那滔天的權勢,人們往往會感到無力和困惑。在這個朝堂之中,各大家族紛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不停地尋找各種機會,試圖將自己的適齡女子送入宮中。
在這個大潮中,上官家族最終脫穎而出,他們選擇了將年僅6歲的上官鳳兒送入宮中。
上官鳳兒,作為上官家族的嫡女,同時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她的身份無疑使她在眾多女子中脫穎而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