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兔死狗烹」這件事上,做得最狠的當屬明太祖朱元璋了。明初四大案,將朝堂清理了一遍又一遍,那些開國功臣們能夠善終者寥寥無幾。
然而朱元璋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漏掉了一人,就是此人,使得大明江山易主,讓他此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費了。
此人便是北平指揮使陳亨。
陳亨這個人不簡單,在元朝末年,他便已經坐到了揚州萬戶的位置。
當然,元朝的萬戶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領軍七千人以上的,稱作上萬戶;領軍五千以上的,稱作中萬戶;領軍三千以上的,稱作下萬戶。很顯然,陳亨只是個下萬戶。
不過以他的身份,能做到下萬戶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時義軍四起,元朝朝堂上又忙著爭權奪利,陳亨對于元朝已經不抱希望了。他打算放棄已有的一切,投奔義軍,重新開始。
當時,他的選擇很多。在陳亨看來,大多數人都是些烏合之眾罷了,朱元璋雖然實力不是最強的,但是有情有義,且與兄弟們同甘共苦,是他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當時手底下正缺人,對于陳亨的到來十分歡迎。他封陳亨為千戶、鐵甲長,率領其麾下最精銳的重裝步兵。
重裝步兵的作用在于攻堅,每當遇到難以攻克的敵人,便是陳亨大顯身手的時候。陳亨屢立奇功,得到朱元璋的青睞,將其調到徐達麾下,參與北征。
陳亨在駐守東昌城的時候,遭遇數萬元軍圍攻,城內只有數千守軍,情況很不妙。陳亨選擇固守不出,消磨元軍的斗志。等元軍士氣低迷了,再采取誘敵深入和夜襲,多次大敗元軍。最后,元軍敗退,反而被他奪下數座城池。
陳亨因功升任燕山左衛指揮僉事,后又升任北平都指揮使,長期參與征討瓦剌、韃靼的行動。
在此期間,明朝的朝堂上發生了一系列大事。朱元璋借著「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反復清理朝堂,打擊那些開國功臣。即使是遠在北方領軍作戰的大將,也會遭到秋后算賬。
可是陳亨卻躲過了這一切,成了大明朝堂上的「漏網之魚」。朱元璋之所以會放過陳亨,主要有三點原因:
其一,陳亨的官位不算大,對于皇權缺乏威脅。
其二,陳亨還有利用價值。陳亨守護著大明的門戶,長期面對著瓦剌、韃靼的進攻。加上開國功臣大多不在了,陳亨這種軍中宿將就顯得尤為珍貴。只要沒有威脅到皇權,朱元璋是不會動他的。
其三,陳亨一生專心做事,從不摻和朝堂上的是是非非。
總結一下,就是陳亨很懂得明哲保身。
朱元璋自我感覺良好,他覺得他不僅給陳亨升了官,還對他放過一馬,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殊不知,他的一系列行為,早已寒了陳亨的心。
陳亨當初選擇朱元璋,就是看重他重情重義。
他怎麼也想不到,坐上皇位的朱元璋,會對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們動刀子。
朱元璋誅殺功臣的行為,讓陳亨如坐針氈。雖然朱元璋沒打算對他動手,但是朱元璋怎麼想的,陳亨怎麼知道?
為求自保,陳亨必須找個靠山。他身為北平都指揮使,因為工作需要,經常能接觸到燕王朱棣。作為朱元璋最出色的一個兒子,找朱棣做靠山再合適不過了。因此陳亨開始找機會結交朱棣,二人私交頗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