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認為能力強,業績好就可以被提拔。不可以否認,能力強是優勢,但絕不是提拔下屬的邏輯。雖然不想承認這一點,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可以負責任的講,能力的提升在職場中屬于最容易的事,如果單憑能力強,就提拔的話,領導肯定會看花眼。
就像市場上的商品這麼多,如果沒有特色、賣點的話,以及炒作的因素,很難抓住客戶的心。
同理,所謂的「選拔人才」,就像挑選商品是一個道理。在這里盡量用我們現實中接觸到的真實情況,把領導「選拔人才」的邏輯清晰的描述。
想必職場人都清楚,「關系戶」在晉升中有著極大的優勢,哪怕這個人能力一般,業績一般,依然有機會得到提拔。
「關系硬,背景深」就是這類的品牌,或許領導不一定在意他們的能力,但肯定會在意他們身后的關系。
當然品牌不止「關系、背景」,還有名校畢業的一定比普通大學畢業更容易獲得青睞,類似個人身上的標簽,都會成為領導選拔人才的關鍵因素。
就像選擇商品時,在價格、品質差不多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品牌,不一定是產品真的有多好,但只要掛上了那個牌子,就有了被優先選擇的理由。
關系、背景、學歷、院校……很多有利的標簽,就是品牌的作用,不在于產品本身,而在于品牌起到的關鍵作用。
所謂性價比,無非是「物美價廉」還是「價廉物美」,看似文字次序不同,但之間的差異相當大。
物美價廉:是以物美為優先選擇,然后才考慮價格是否合適。比如,行業內的大咖,他們的影響力大,價值高。所以,不僅要高薪,還有更高的職位;
價廉物美:是以價格為標準,只要能起到作用,誰支付的成本低,那麼誰就會被優先選擇。
選擇商品時,我們不也是這樣嗎?請大佬吃飯,肯定是優先檔次,其次才是實惠;自己吃飯的話,價格便宜的基礎上,美味會優先選擇。
領導提拔的邏輯,會根據不同的作用,做出不同的選擇,至于是物美優先,還是價廉優先,那就要看領導用到的地方了。
人們在選擇商品時,肯定會選擇那些簡單實用,又結實耐用的產品。
簡單:意味著不用再去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拿起來就能用。
抗造:意味著不用小心翼翼的維護,生怕一個不留神用壞了。
領導的選人邏輯也是一樣,人簡單一點,至少看起來簡單,哪怕是「演」出來的也無所謂。領導用起來簡單就行了;
抗造可以理解為抗壓能力,一個人有點壓力就抱怨,遇到困難就退縮,領導生怕壓力大,他撂挑子了,還要講究方式方法,與其小心翼翼,不如用那些皮實的,抗壓能力強,心態好的下屬。
畢竟選擇權在領導手里,就像一件衣服很漂亮,但是必須要小心呵護,稍不留神衣服就毀了,這樣的衣服或許會選,但絕對穿的頻率較低。
上位者嘴上不說,但都十分在意的三件事:權力的安全,權力的可控,權力的延伸。
從這三點看,領導并不喜歡那些能力比自己的強的下屬,并非不喜歡能力強,而是不喜歡能力強不好操控的下屬。
就像有些跑車價值高,性能高,但對于客戶來講,性能不一定完全發揮出來,而且即便可以發揮出來,也不一定能操控的了。
所以,根據領導需求會選擇那些,技能操控的,又適合現階段需求的下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