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人是什麼模樣?100多年前的生活是什麼狀況?想必很多網友都會感到好奇。歷史書上有對過去社會的描述,但文字透露的資訊並不是那麼直觀。小編整理了一組晚清老照片,幫助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歷史,感受歷史的細節。
庚子事變後的北京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熙來攘往、商業繁盛,但在1900年被義和團燒成了斷壁殘垣。我們從照片中看到,前門箭樓已經坍塌,大街左邊的商鋪完全淪為瓦礫,整個畫面看去滿目瘡痍。不過,生活還得繼續,商販在瓦礫堆上擺起了小攤,街上也有不少行人。
上海租界會審公廨的審案公堂。
晚清時期,清朝方面與上海租界當局成立公審公廨,分別任命會審官,審理租界內與華人有關的案件。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傭的華籍僕人,由外國領事參加會審或觀審;純粹華人案件,由清朝會審官獨自審斷。
照片中坐在堂上的官員是上海道台袁樹勳任命的會審官關絅之。
彈棉花。
這種純手工彈棉花的場景,現在已經沒有人見過了吧?男子手中的彈棉工具大木弓,以牛筋為弦,用木棰頻頻擊弦,使棉花漸趨疏鬆,從而適合做棉被、棉衣。從元朝開始,就有了這個行當,直至近年來被機械取代。
青樓女子與龜奴。
「龜奴」是對在青樓裡幹雜活的男子的輕蔑稱呼。清朝時期,纏了小腳的青樓女子應召去陪客,就讓龜奴把她馱到指定地點。此事在舊時司空見慣,照片中路人並沒有特別關注這兩個人。
叫賣蔬菜水果的小商販。
商販賣蔬菜水果,吆喝聲回蕩在街頭巷尾,那是清朝城市鄉村裡都有的生活景觀。老北京菜販的吆喝清亮悠揚,他口裡的詞句是這樣的:「香菜呃辣青椒茄子扁豆硬蒜苗,頂花的黃瓜白花的藕呃,賣扁豆番茄掛霜的架冬瓜呃,饒香菜嘞韭菜嘞,賣栗子味的面老倭瓜呃,賣馬藺韭菜嘞,賣蘿蔔胡蘿蔔卞蘿蔔香椿嘞,涮兒的韭菜嘞……」
陝西城固縣衙門。
照片中記錄了縣衙的牌樓和大堂,看上去並不算氣派。牌樓兩邊擺放的木籠是囚禁犯人用的。現在保存下來的清朝縣衙很少,這張照片顯得尤為珍貴。
湖廣總督張之洞視察京漢鐵路。
晚清名臣張之洞在僕從和下屬的簇擁下,顯得氣宇軒昂、威風八面,不像垂暮的老年人(當年70歲左右)。他的大鬍子長及胸前,被稱為「美髯公」。
《清史稿》說他「短身巨髯,風儀峻整」,個子矮、鬍子長,風度非凡。
被抓獲的小偷。
他的衣服破破爛爛,沒有一塊完整的布,我們不難推斷他正處于挨餓受凍的狀態。他偷竊財物,也許只是為了活下來。
民間傳統行業——修腳。
修腳就是解決腳上的多種病痛,如雞眼、嵌甲、老繭等。我國的修腳師已從過去的街頭、公園修腳發展到開店修腳,更有一些成規模的連鎖修腳店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