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高宗李治,很多人只能想起他是李世民的兒子、武則天的丈夫,和這二位一比較,李治更像個小透明,毫無存在感。
沒有存在感,不表示他平庸、無能,事實上,這位皇帝一點也不簡單,他所做的一切,不輸李世民、武則天,甚至在某些事情上,他還超越了二者。
有時候,做人過于鋒芒畢露不是好事。比如李治的兩個哥哥,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就是因為過于高調,才錯失皇位的。
李承乾雖然已經是太子了,但是他這太子當得并不踏實,因為他的弟弟李泰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
原本,李世民對于李承乾還是疼愛有加的,但是自從他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對待他就越來越嚴苛了。這也正常,畢竟太子作為儲君,未來要擔負的責任太過重大。為了對大唐萬里江山、億萬百姓負責,李世民不嚴苛不行。
好巧不巧的是,李承乾當時正處于叛逆期,他無法接受李世民態度的變化。為了表達不滿,李承乾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事情。
就在李世民對李承乾感到失望的時候,魏王李泰闖入了他的視野。李泰一副翩翩君子的做派,想盡方法討李世民高興。李世民對這個兒子越看越滿意,曾經多次夸耀李泰,甚至要太子向他學習。
此舉讓李承乾感到了危機,為此他決定效仿李世民當初的「玄武門之變」,來一場兵諫上位的好戲。
李承乾聯合漢王李元昌、駙馬杜荷、陳國公侯君集等人,暗中招兵買馬,打算起兵謀反。
李世民是什麼人?這種小把戲豈能瞞過他?他們還沒動手,李世民已經知道了他們的計劃。幾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下了大獄。
李泰一看,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立刻跑到李世民面前獻殷勤,又是安慰痛心疾首的父親,又是表示,如果自己做了太子,等百年之后就「殺子傳弟」。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李世民動了立李泰為太子的心思。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李泰勝券在握的時候,不顯山不露水的李治出招了。
一日,李治突然跑到李世民的書房,泣不成聲地說道:「父皇,你可要替孩兒做主呀。李泰哥哥他欺負孩兒,孩兒現在好怕。」
如果換作其他皇子這麼說,李世民不給對方開口的機會,就直接訓斥一番了。但是李治不一樣,這個孩子打小就懂事。論起孝順,在李世民的一眾子女中絕對是第一。
單純論起感情,李世民對于李治是最深的,他深知這個孩子十分純孝。這不是因為一兩件事情,而是十幾年下來,一樁樁一件件事情所打下的基礎。
李世民問道:「多大的人了,就知道哭鼻子,你說說看,你哥怎麼欺負你了?」
「父皇,孩兒之前不是和李元昌叔叔關系不錯嘛。前陣子,李元昌叔叔跟著大哥胡鬧,被治罪了。李泰哥哥拿此事說事,說我也參與其中。他要我老實點,不要打皇位的主意,否則就請奏父皇,將我一并治罪。
」李治哭啼啼地說道。
李治這看似小孩子告狀的行為,將李泰的野心暴露在了李世民的面前。這時李世民也想起李承乾當初的話來,李承乾被下獄后,曾說「這一切都是李泰所逼的,我若不兵諫,太子之位必將被李泰所奪。」
李世民開始動搖了:莫非李泰并非太子的最佳人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