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初的一天,八十三歲的中國著名文物鑒定專家史樹青老先生在兒子的陪同下,像往常一樣,來到北京大鐘寺文物市場淘寶。
當他們路過一個文物地攤時,史老發現一把青銅劍似曾相識,于是便蹲下身子拿起了那把劍,劍很沉重。
接著他便細細打量起來:劍長50多厘米,劍身布滿菱形暗紋,并有一些綠色的銹跡,看上去臟兮兮的,像是從土里挖出來的。
更讓史老吃驚的是那劍身之上的銘文,文字是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的鳥篆體,經過反復辨認,他確定銘文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而且這八個字是錯金的。
他同文物打了一輩子交道,確定這把是真的,絕不會走眼。這是繼湖北博物館之外存世的第二把越王勾踐劍,價值連城。
他當即以1800元的價格買下了此劍
回到家中后,史老對這把劍進行了一番細致的研究,發現劍的底部一面鑲有青金石,另一面鑲著綠松石,劍柄上還有12個同心圓。
1965年12月,湖北越王勾踐劍出土時,史老曾參與破解天下第一劍的諸多謎團。他曾親手帶越王勾踐劍到日本東京展出。對那把劍再熟悉不過了。
于是史老與湖北博物館存放的那把越王勾踐劍暗暗做了對比,先看相同之處:
首先,兩把劍的長度差不多;其次,都有相似的同心圓;再者,劍身上都有相似的菱形暗紋。
同時也有不同的地方:
第一,這把劍八個字是錯金的,而湖北的越王勾踐劍是沒錯金的(錯金就是在金銀器物上用金屬絲鑲嵌出花紋或文字)
第二,這把劍一邊鑲的是青金石,另一邊鑲的是綠松石。湖北的越王勾踐劍劍身底部鑲的是琉璃。
綜合對比史老認為自己這把劍的價值當在湖北博物館越王勾踐劍之上。
隨后史老又拿出幾張報紙,來測試劍的鋒利程度,提劍就那麼輕輕一劃,疊加在一起的數層報紙瞬間被切開,露出整齊的切口,這讓他更確信了這把寶劍的價值。
9月底,史老淘到真品「勾踐劍」的消息不脛而走,此事在大鐘寺文物市場立即產生了轟動效應,得知消息媒體記者也紛紛來到史老家中一睹古劍風采,并對此進行了報道。
不久之后有記者把該劍的照片拿給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陳中元研究員看,希望聽聽他的見解。陳研究員當即表示這把劍是偽劣之作。并給出了五大理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