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香港著名演員午馬因肺癌病逝,享年72歲。
參演過《倩女幽魂》、《碧血劍》、《墨攻》等上百部經典影片的午馬,集演員、編劇、導演、策劃于一身,是香港電影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某個時期,午馬這個名字意味著一場場精彩的打戲,一幕幕入汁入味、紛繁各色的演出。對于領略過香港電影繁華盛世的人而言,這個名字是流光溢彩里的一串記憶彩燈,一個經典標志。
午馬風流一生,直到50多歲才「懸崖勒馬」,和小23歲的馬燕結婚,兩人育有一女。
而今午馬病逝8年多了,沒有丈夫的日子里,馬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是否走出喪夫的悲痛?
01.
午馬,本名馮宏源,1942年出生于天津一個戲曲之家,父母從事的都是戲曲工作。1959年,午馬跟隨父母移居香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一派歌舞升平。彼時的邵氏電影公司,還是影視界的霸主,為香港影壇做出了諸多貢獻,不但創作出了佳作,還輸送了人才,其中就包括「一代電影梟雄」的張徹。
香港武俠電影的輝煌,就是始于張徹這一批懷揣精益求精理想的電影人,當時所有電影人,皆以能入「張徹門下」為榮,午馬也不例外。
1963年,午馬參加邵氏電影公司辦的南國演員訓練班,本來是話劇演員的他,在藝員訓練班畢業后,也成功進入到影視圈。
1965年,畢業后的午馬,出演了張徹、袁秋楓執導的《花木蘭》,憑借不俗的演技引起人們的關注,自此踏上了輝煌的演藝之路。
盡管出道順風順水,在此后的幾年間,午馬也出演過一些佳作,只是演藝事業并未大紅大紫,而且他一天拍不到半個小時,戲份就結束了。
在古裝戲中,午馬飾演的角色都是不緊要的,要麼是反派角色,要麼就是小人物,連名字都沒有。
雖然演藝圈競爭激烈,也很殘酷,但午馬很清楚,要想在這一行待下去的話,不能永遠這樣下去。所以每天他一道拍戲現場就不會離開了,看到了所有的工作流程。
期間,他也看到了演員為什麼會被導演講,道具為何會被導演罵,這個場記又做了什麼等,面對這些,午馬全部都吸收起來。
長期下來,午馬也懂得了很多的知識,更是奠定了自己的基礎。
雖說午馬一直跟主角和明星等詞無緣,但午馬卻十分喜愛演員這個行業,面對每一個角色,他都當成是主角去對待、去演繹。
當完成自身的戲份后,他更是蹲守在劇組學習。他不但以此提高了自身的演技,還迎來了命運的轉機。
1968年,邵氏電影公司的大導演張徹,要去日本拍戲,他的副導演因為家庭的緣故,取消了這次的行程。
無奈之際,張徹想到了勤奮好學的午馬,將其任命為副導演,跟隨自己去日本拍攝《金燕子》。
正是因為張徹的賞識,讓午馬得來了機會,正式接觸了導演這份工作。因為熟悉劇組的運作流程,午馬在日本的表現極佳,也吃呢各位了張徹的徒弟,更是學到了不少本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