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是封建社會時期最繁榮的一個時期,唐朝的皇帝自然也是非常有才能,其中就有唐太宗李世民不僅開創了大唐盛世,更是為唐朝達到一個鼎盛時期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盡管唐太宗在為政期間作出許多利國利民的舉措,但是卻不可否認他的皇位是靠弒兄逼父奪來的,這也成為了李世民最大的一個心結。
從此也可以看出皇位對于皇家子嗣來說都尤為重要,就算是被確立為太子,也不免會被人篡奪,而這種事情更是避無可避。
直到清朝時期還發生了九子奪嫡的事件,為了太子之位,兄弟之間相互角斗,為了皇位更是痛下殺手。
同樣唐朝時期對于皇權的爭斗也非常激烈,在唐朝有一位皇帝曾當了26年的太子,卻因為中風癱瘓在床,眾人都以為他無緣皇位,卻不曾想在他的父皇去世后立馬就站起來了。
那麼這位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的皇帝又是誰呢?
這位皇帝就是唐順宗李誦,那麼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李誦為何會中風癱瘓在床,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在父親去世的那一刻就讓他站了起來?
李誦的父親正是唐德宗李適,在李適即位那年李誦便被確立為太子,而當時李誦都已經19歲了,此時他也剛剛有了自己的兒子李淳。
這個時期正是在「安史之亂」過后,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的過程,在唐朝的中后期,不僅出現了藩鎮割據的現象,而且大有搖搖欲墜之勢。
李誦就是見證者,他看著這亂世之中朝臣之間的相互傾軋,所以在被確立為太子的那一刻起,他身上肩負的唐朝的未來。
因此作為太子的李誦,責無旁貸,幫助他的父親一同匡扶江山社稷,在政治道路上也走向了成熟,史書中對于李誦的評價也是非常的孝順,為父親分憂,而且非常的仁慈,也明辨是非。
李誦對于各項技藝和學術也比較上心,就連佛經都所涉獵,從中可以看出李誦非常的博學,并且寫的一手好字,最擅長寫隸書。
尤其是在唐德宗在賜給大臣以及方鎮節度使字帖時,都是由太子親筆。但最令人稱道的一件事便是在建中四年,發生了「涇師之變」。
李誦同唐德宗逃出戰亂,李誦手中拿著一把劍殿后,并且參與到40天的奉天保衛戰中,當時叛軍朱泚步步逼近,李誦便挺身而出,出城迎敵,抵擋叛軍的進攻。
底下的士兵見此,都被李誦的英勇所激勵,激起了眾人心中的斗志,紛紛向前奮勇殺敵,最終贏得了勝利,同時也成功保護唐德宗的安全,讓其順利逃出戰亂。
因此,李誦和他父親之間的關系相處還是非常好的,但是直到唐德宗晚年時期,愈發的昏庸,任用奸臣,聽取小人讒言,這也讓唐德宗對于自己的這個兒子心生忌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