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水縣紀王崮頂上忽然發現了一座2600年前的古墓。
這個高山頂上的墓地,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高山墓地,有500多平方公尺。
(高山頂墓地)
這個高山頂上的墓地,墓室中的陪葬品確實不少。有人、有物,極盡奢華,但也極盡殘忍,令考古專家怒斥:太可惡了!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高山頂上的墓地
沂蒙山區的山很有特色,山頂是平的,山頂四周是懸崖峭壁圍著,形成了高山上的平地,當地人把這樣的山叫「崮」。
(地圖沂水縣)
沂蒙山有七十二崮,唯獨紀王崮頂面積比較大。而且這里有水,適合人類居住,所以被人稱為「七十二崮之首」。
誰也想不到,在山頂上居然有墓地,還是王公貴族的墓地。
2012年春天,在山東沂水縣的天上王城景區內,為了增加景區景觀,準備在山頂上開挖一個蓄水池。
在開挖過程中,司機師傅發現,好像挖到金屬的聲音。他沒起初太在意,可是再接著挖下去,突然挖出一些金屬碎片。
他感覺不同尋常,于是,把這一情況上報相關領導。
(發掘現場的青銅器)
景區領導趕緊把這一情況,向縣文物局做了相關匯報。文物局領導非常重視這個特殊的發現,當即就派考古專家前往查看。
考古專家到了現場,查看挖出的這些金屬碎片后,大吃一驚:這個可不得了,這個是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這里會不會是一座古墓?
在之后的開挖過程中發現,真的是一座大型的古墓啊!
諸侯級別的古墓
經過專家鑒定是260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諸侯級墓葬。
在春秋時期的墓葬,等級制度比較嚴格,從墓葬規格就可以大致判斷主人地位。
(發掘現場的墓室結構)
這次在紀王崮發現的古墓級別就挺高,屬于國君級別。
這個古墓的占地面積大,古墓長28米,寬13.6米。在春秋時間,10平米的墓地就算大墓了,這個可是超級大墓,墓主人非同一定。
另外,從陪葬品更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這次發掘的古墓,北面是車馬坑,南面是棺槨,車馬坑和棺槨在同一巖坑內。
先看北面的車馬坑,車馬坑顯然只殘存了中間一部分,可這一部分中就有4輛馬車,均為兩馬駕馭的獨轅車。
春秋時期的戰車,是王候們的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代表,更顯示墓主人身份的高低。不是一國國君,怎會有這麼多戰車?
在墓室南部的槨室南北長11米,東西寬5米,由外槨室、內槨室、外棺、內棺、3個陪葬坑、南北2個器物箱組成。
(北器物箱青銅器)
在墓室南北側的器物箱內,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兵器、樂器、禮器等物品。
特別是這里的樂器中,有四件镈鐘,那可是彌足珍貴啊。一般的古墓中,是不會有镈鐘的。
錞于是一種打擊樂器,主要用于軍隊中。而甬鐘、镈鐘、鈕鐘則是編鐘的組成部分。镈鐘則是一組編鐘的靈魂。镈鐘的地位遠高于禮器的作用,往往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
一般諸侯級別的墓主人,才會有镈鐘。
而這些樂器都是成套發現的,尤為壯觀,非常氣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