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長孫徐善曾及其妻女拜謁徐志摩墓
1980年,張幼儀已經80歲的高齡了,但她身體硬朗,依舊在筆紙間忙碌著,在撰寫回憶錄《小腳與西服》。
回憶起她與徐志摩曾經的點點滴滴,她會恨徐志摩嗎?
直到書籍出版,書中的一句:「可能還是我最愛他!」算是闡明了這個婚姻不幸的女人對徐志摩的態度。
可遺憾的是,張幼儀在書中只字未提林徽因與陸小曼,讀者也就無從知曉張幼儀對這二位「情敵」的看法。
是妒忌?怨恨?討厭?還是釋然?一時眾說紛紜。
并且這個秘密,隨著張幼儀的去世,似乎永遠塵封在了歷史的暗格中。可事隔多年,張幼儀與徐志摩的獨子徐積鍇,卻袒露了母親的心聲。
那是在一次會大陸探親的過程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徐積鍇解開了這層謎團:母親對林徽因說不上喜歡,但卻是同情陸小曼。
張幼儀是在四哥的介紹下,嫁給了長她三歲的徐志摩。
剛見到徐志摩照片的張幼儀眼前一亮,這個男子果然瀟灑帥氣。
可她卻不知道此人的人品、性格如何,只知道他是當地有名的大家族長子長孫,為人機敏。
此時的她懵懂無知,只是一味地相信哥哥的眼光。
并且母親在出嫁時常常叮囑她:「不許說不,孝順公婆,命運不會太差」。
所以她堅定地認為只要自己恪守傳統的婦道,終究會贏得丈夫的歡心。
但她遠遠沒有想到,時代已經悄然轉變。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婚戀竟然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至今還令人后人唏噓與評說。
而徐志摩恐怕早已知道二人的歸宿。這天徐志摩興致沖沖地回到家中就被父親叫到一旁,并給了他張幼儀的照片,說:「照片上的女子,你覺得怎麼樣?」
徐志摩接過照片,說了句:「土里土氣的!」
「你懂什麼?這女子我看很好,知書達理,大家閨秀,與你門當戶對,你們倆即刻成親吧!」
盡管徐志摩對張幼儀并不滿意,但當時的徐志摩,還沒有膽量挑戰舊有的制度,只是內心在掙扎。
無奈之下,他只得在傳統的禮數指揮下稀里糊涂地上了婚床。
可徐志摩只是敷衍了事,哪怕是在洞房之夜,他也沒有與張幼儀有太多的話語,張幼儀回憶說:「我們之間的關系從那一刻開始」。
張幼儀知書達理,舉止得體,深得公婆的喜愛。
但是徐志摩對她卻始終冷淡,并且徐志摩長期在北方讀書,雙方平日交流較少。
即使是暑假回來,他也不想見到張幼儀,終日與朋友郊游吟唱。
徐父為了挽回兒子的婚姻,就強行將他鎖在張幼儀的房中。
徐志摩為了逃避現實的壁壘,便萌生了出國留學的想法。
徐父還以為兒子好學,自然不會拒絕,但徐志摩尚未生子,便暫緩了這件事情。
1918年,張幼儀終于誕下一名男嬰,取名為徐積鍇。
但兒子的出生并沒有挽回丈夫冷淡的態度,反而在徐志摩看來他已完成父母賦予他的傳宗接代的任務,終于可以留學西洋,遠離家庭的桎梏。
徐志摩之父徐申如
于是在兒子徐積鍇出生的同年,徐志摩就迫不及待地準備留學事宜,家里有了兒子徐積鍇,徐父也就沒有阻攔。
不久后徐志摩來到英國劍橋讀書,也就在這里遇見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女子——林徽因。
二人初識時,林徽因年僅16歲,尚未婚配。
她靈動灑脫,富有詩人的氣質,又有少女般的可愛甜美,兼具東方韻味與西方的直率,一下子就吸引了徐志摩。
所以自林徽因之后,徐志摩把本來就沒有感情的張幼儀徹底遺忘。
每次給家里寫信時,他都只是問父母安好及兒子的健康,有時還會匯報自己的學業,只是對張幼儀漠不關心,信中也只字未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