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有這樣一種人,為人穩重,處事老道,表面上看沒什麼高明之處,但各方面關系都處得很好,各種事都辦得妥妥帖帖的,這就是所謂的職場「老手」。別看職場老手老于世故、辦事老練,他們都是爬過許多坡、踏過許多坎過來的,有的也吃過虧、上過當,飽經風霜磨礪,久經職場打磨,才修得一身功夫。職場老手大多都受人尊重,但有的職場老手看穿世事,暮氣沉沉,習慣明哲保身,安穩行事,不敢擔當作為,也是不可取的。甚至有的偷奸耍滑,趨炎附勢,恃強凌弱,比泥鰍都還要圓滑,混成了職場「老油子」、「老油條」,就走向了另一個反面,最終結果還會掉進大坑。
職場「老手」為人處事,有一套自己的法則,他們不會輕易對外言說。但這些處事方法,有許多稱道之處,值得大家特別是職場新手學習借鑒。
一是不搶先開口說話。職場老手遵循「逢人且說三分話」的古訓,謹張口,慢開言,遇事從不先開口。不像有的年輕同志喜歡搶話,見人就「聽我說......」、「我來說..
....」。職場老手見人總是微微一笑,說:「你先說。」然后根據對方的意思,隨機應變地作出反應。讓別人先說話,自己就占了先機,這是職場老手處事的常用法則。
二是不輕易表明觀點。職場老手說話「滴水不漏」,在沒有思考成熟之前,不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在沒有探明領導意圖之前,不會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他的看法很少出錯。不像有的年輕同志急于表現自己,搶著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個問題「我覺得......」,「我認為......」,結果講出的話很不靠譜,恰好暴露了自己的短板;或者觀點不對領導思路,提出的意見被領導否決了,讓自己處于尷尬境地。
三是不在會上先發言。職場老手開會時一般不第一個發言,要等別人發言探探方向后再說,他深知「話要想著說,不要搶著說」,「要想說清楚,先要想清楚」,「說得不好,不如不說」的道理。職場老手一般也不在最后發言,到后面別人把該說的都說了,留給自己表達的空間不多;還有后面時間不多了,領導也沒心思聽了,發言的效果就沒前面好。所以職場老手根據會議情況,大多在會議發言的前三分之一節點發言,以達到最好的發言效果。
四是不喜怒形于色。職場老手見人總是笑咪咪的,甚至看不清他的眼神,不知他有什麼想法,一幅高深莫測的樣子,但他辦事總會有主見、有想法、成竹在胸。不像有的年輕同志還沒開口講話,一看臉色就知道他的心境,有了好事就禁不住喜笑顏開,甚至到處吹噓;有了不順心的事就沉默寡言,陷入郁悶;遇到急事也沉不住氣,沒說幾句就跳起來,常常把事情搞砸了。
五是不在人后說閑話。職場老手從不在背后說人小話,大多時候都言事不言人,即使說人也不點人名,因為他知道「隔墻有耳」,什麼話都是保不了密的。不像有的年輕同志為討好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喜歡在別人背后說這說那,他們以為這話其他人聽不見,殊不知很快就傳到別人耳朵里,結果鬧出些不必要的矛盾。職場老手反倒喜歡在背后說別人好話,想到這話傳到別人那里,別人就會對他大加感激。
六是不輕易接觸矛盾。職場老手總是回避矛盾,遇著問題繞道走,怕沾惹人事糾紛,時時小心應酬,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即使出現誤會或隔閡,也會在第一時間溝通化解,深怕拖久了矛盾越積越深,不會輕易得罪人。職場老手經歷世事太多,「過的橋比許多人走的路還多」,深知職場糾葛難纏,也在各種糾紛中吃過虧,練出了「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功夫。
職場老手經常逃避問題,規避風險,想方設法置身事外,這也常常導致他們不敢擔當、不夠作為。
七是不會陷入關系網。職場老手腦子里裝著一張關系網。比如,單位里哪個跟哪個是同學,哪個跟哪個私交很深,哪個后台很硬,哪個跟哪個是死對頭,他們都諳熟于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