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一天,天邊的最后一抹鮮紅也落到了山的那一邊。彌留之際的男人看著眼前為了自己的不停忙碌的妻子,意識逐漸變得不清明起來,眼前人的臉慢慢變的模糊,時空不停的流轉,最終,與記憶中的一張臉重合起來。
「我要睡在地上。」
眼前的人有些詫異:「地上冷。」
記憶中的聲音似乎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男人的嘴角帶上淡淡的笑:「有冰更好。」
孫中山的名字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作為新中國最早一批覺醒,不甘于繼續忍受清政府的壓迫,渴望自由民主國家的革命先烈,孫中山的奉獻無疑是巨大的。
在那個暗無天日的時代中,他的出現就如同劈開混沌的夸父之斧,將渾濁不堪的腐敗王朝狠狠的踩在腳下。
「驅逐韃虜,復我中華。」僅僅八字,字字震顫心靈。
孫中山的貢獻自然不必多說。
他的一生都在為了人民,為了革命奔走。他與妻子宋慶齡伉儷情深,生命的最后幾年,二人相伴相攜,無論是家事還是國事宋慶齡都能幫其打理的井井有條。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孫中山其實有過好幾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叫盧慕貞。
作為孫中山的發妻,盧慕貞與孫中山的故事就如同當年的很多青年一般,是中國傳統習俗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盧慕貞沒有接受過新式教育,在她的觀念里,在家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地,出嫁了丈夫就是自己的天地。
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盧慕貞順利嫁給了比自己大一歲的孫中山。從兩家人的條件來看,兩個人也算是門當戶對。
成婚后兩人也確實經歷了一段甜蜜美好的時光,盧慕貞也為孫中山誕下兒女,可是鴻鵠如何能安居一隅。
孫中山與普通的青年不同,他看過更好的世界,清晰地看到自己國家的腐敗不堪,清晰地感覺到這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王朝正在一點點地往下墜。
他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勢必要跟隨目標前進。而盧慕貞當下受到的教育無法支持她跟隨上丈夫的腳步。
她能做到的,只有好好的守住這個家。
她是中國傳統時代教育背景下培養出來的賢妻良母,女紅堪稱一絕。
孫中山常年奔波的那些年里,她一個人撐起了孫家,將雙方老人照顧得很好,無論是哪邊的老人生病了,她都是寸步不離地侍奉在床前。
崢嶸歲月,孫中山回家一趟非常難得,每當此時就是盧慕貞最開心的時候。
她會提前很久很久親手縫制一身衣服鞋襪,盡自己所能讓丈夫即使出門在外也能舒舒服服。
有這樣一位賢內助在,孫中山幾乎沒有任何的后顧之憂。
可是理想抱負都不相同的兩個人,又如何能夠相守白頭呢?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當上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盧慕貞攜兒女老人被護送到南京與孫中山團聚,成了中華民國的第一夫人。
原本以為是守得云開見月明,以后就不必再忍受親人分離之苦的盧慕貞怎麼也不會想到,眼前的幸福竟然如此短暫。
短短一個月以后,袁世凱稱帝,孫中山被迫流亡日本,兩人又開始了長期的分居生活。
而在這個艱難的時期中,一直是在孫中山生命中影響最大的女人——陳粹芬,陪伴著他。
與盧慕貞不同,陳粹芬的幼年可以說是十分的悲慘,她早早便父母雙亡。
家境凄慘的陳粹芬沒有讀過書,可以說是大字不識一個。
這樣的人應該是粗鄙不堪的,但是相傳見過陳粹芬的人對她的評價都非常好,稱其眉清目秀,周身都散發著一股書卷氣。
1891年,陳粹芬在他人的介紹下,第一次見到了比自己大6歲的孫中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