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
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完美的回答。
今天給大家分享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想要煉成一塊好鋼,就得經得住千錘百煉。
說到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年少懵懂時,光看書名就不喜歡。
煉鋼打鐵的,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系?
如今真正讀懂此書,才理解它的本義。
它是一個普通人的成長史,是從脆弱到堅強,從年少到成熟的涅槃史,更是一個凡人英雄的鍛造史。
正如封面上對書名的譯文:「The making of a hero.」
書中那個動蕩的年代早已過去,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故事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因為,一個人的成長必須經過一番磨礪,永遠不會過時。
學會吃苦,是人生路上最好的修行。
生活之苦,總有一天要長大
人活世上,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總有一樣東西無法回避。
它就是生活,是我們和這個世界打交道,無法選擇的朋友。
小時候的保爾,在學校里偶然聽到高年級老師說,地球已經存在好幾百萬年了。
可是,瓦西里神父給他們上的《圣經》課里,卻說地球的歷史只有五千年。
于是在課堂上,他提出了這個疑問。
誰知這一句童言無忌,卻冒犯了神父。
長久以來信奉和教授的東西,被當眾質疑,他感覺顏面盡失。
從此以后,他總是找各種理由打擊保爾,如揪耳朵、站墻角、趕出教室等,不斷羞辱保爾。
直到那一次,保爾在神父過復活節用的發面里,報復性地撒進一把煙灰。
這個舉動,導致氣急敗壞的神父,直接讓學校把保爾開除。
無奈之下,12歲的保爾被母親送到車站食堂給人燒茶爐,過起日夜忙碌的生活。
從清晨開始,他劈木柴、燒開水、擦盤碟、倒臟水、烘毛巾,直到深夜,還要值班。
然而,他不怕辛苦,勤勞有加。這段期間,他干的活比誰都多,不僅長了工錢,還成為食堂不可或缺的幫手。
正是這樣的吃苦經歷,讓小小的保爾磨煉出堅韌的毅力,也從最底層的角度,接觸到真實的社會。
他感受到人生冷暖、人性善惡,看到世間的美丑。
他讀懂了生存的艱難、生活的不易,學會感恩和珍惜。
當被學校開除時,他首先掛念母親是否會擔憂。
當哥哥不在家,母親要出去干活補貼家用時,他義不容辭又找了份工作,從而一邊燒茶爐,一邊搬木材,只因不忍心母親勞累辛苦。
當他看到資產階級殘酷剝削勞動人民,麻木的雇員們閑下來,只會喝酒賭博時,他的內心開始燃起追尋光明之路的火花。
他開始暗暗思索生命的意義,為日后投身革命打下基礎。
有人說,當今時代的孩子,吃苦已成了奢侈品。
的確,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早已遠離貧困和饑餓,很難想象會有保爾這樣的遭遇。
然而,越是發達、開明的時代,孩子更需要吃苦。
而生活上的苦,也是磨練品性的第一站。
今日的吃苦,是讓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觀察現實的社會,學會感恩,學會獨立。
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啟示,那些只知學習而不識人間煙火的孩子,只知享受不懂付出的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
不經歷風雨的洗禮,終將柔弱和脆弱。
多少成年人,也因年幼沒有吃過生活的苦,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屢屢碰壁、不知所措。
梁啟超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我想有志氣的孩子,總應該往吃苦路上走。
」
時光不等人,最好的教育,都會讓孩子吃苦。
生活的磨礪,是成長的財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