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後來的抗日名將李宗仁駐防廣東新會縣,并擔任縣長。在駐防新會將近1年的時間里,原配妻子李秀文一直陪伴左右,兩人在此度過了一段夫唱婦隨的好時光。
第二年,兩人恩愛結晶李幼鄰出生,這個孩子的到來,給李家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在產房外聽到孩子道一聲啼哭時,守在門外的李宗仁便快步走進了產房。接生阿媽還未來得及阻止,李宗仁已走到了妻子李秀文面前。
得知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后,李宗仁一路笑著出去了。
李幼鄰滿月那天,李宗仁在給兒子取名時說:「這孩子就叫幼鄰吧,我叫德鄰(字),他叫幼鄰,希望他繼承他父親的志向。」
世間事總是有些捉弄人,這個和被取名為「幼鄰」的孩子,卻并未如父親愿地喜歡上軍事等,與五大三粗的父親相比,他打小便生得瘦弱。但在性格上,倔脾氣的他和父親極其相似。
李幼鄰四五歲時,李宗仁在婚內又于軍中迎娶了女學生郭德潔。李幼鄰爺爺奶奶知道后,便安排兒媳帶著孫子前往軍中。他們這樣做,自然是怕日久后原配會漸漸受到冷落。
就這樣,李幼鄰便跟著母親過了一段隨軍的日子。這期間,一直與父親分離的他終于得以每日和父親相伴。不過,因為父親忙于公務的緣故,他只有在父親忙完的晚上或者休息日才能和父親一起玩。
當時的李幼鄰特別喜歡玩捉迷藏,可每次父親陪他一起瘋玩時,父親那個新太太總顯得有些并不高興,她總在他們玩兒得正歡的時候說:「這麼大人了陪孩子玩成這樣,像什麼樣子。」
可每次面對郭德潔的質疑,李宗仁總說:「外面有外面的樣子,家里有家里的樣子,做父親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孩子開心最重要。」
每每這種時候,李幼鄰心里便無比高興。
其實,李宗仁帶兒子玩游戲從來不是白玩,他通常會有意無意將孫子兵法一類的知識滲透到游戲里。最厲害的一次,他通過捉迷藏,讓兒子懂了「聲東擊西」、「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等軍事策略。
為了鍛煉兒子的體能,他還會教兒子爬樹、跳躍、蕩秋千、踏滾木等。他甚至叫人在院子里樹蔭下挖了個沙坑,自己示范跳遠。有一次,為了訓練兒子的膽量,他還裝上秋千教兒子在空中晃蕩。
即便時隔了半個多世紀,李幼文依舊記得丈夫在家里給兒子做單杠的事,她說:「德鄰還給孩子們做一個單杠,他自己在上面翻騰旋轉,使孩子們看得眼花繚亂,連我和德潔也不禁為之叫絕。
」
偶爾,李宗仁還會陪李幼鄰玩兒打電話的游戲,有一次,他們兩玩打電話游戲時,李宗仁在「電話」那頭問:「請問您是哪位?」李幼鄰聽了忙緊張地接起「電話」說:「我是你兒子!」這句話一出口,直把李宗仁笑得前仰后合。
隨后,他一邊笑著一邊走過來對兒子說,別人問你是誰,你要說你的名字,不能這麼回答!
有父親母親一起陪伴的這段時光,無疑是李幼鄰童年時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但後來每每回憶起這些時,他也總覺得有遺憾,畢竟此時父親和母親的婚姻雖然還在,但卻已經不再那麼親密了。每晚,他都會陪那個新夫人睡。
李宗仁與郭德潔
也因為這許多,小小的李幼鄰很不歡喜這個所謂的「姨娘」,每次姨娘讓他叫她,他都別過臉去。若她試圖抱他,他則會拼命掙脫掉。
這自然也是李幼鄰固執的一面,從小到大,他一直很有自己的主見。
李幼鄰是母親一手帶大的,所以他和母親關系極其親密。幼年時,他經常因為扁桃體發炎生病,每每這時候,他便更加依賴母親。
李幼鄰深愛母親,也因為深愛,所以他從小便懂得了母親的苦,自然地,他也對父親對母親的態度心存著怨恨。
在他的印象里,母親的一生是悲苦、寂寞的一生,而這一切,全是父親所賜。
他有時候甚至想,如果母親的丈夫不是父親,或者父親不是一個做大官的,那她那個賢惠溫婉的母親,定是能在俗世收獲更好的人生。
同天下的所有孩子一樣,在李幼鄰眼里,自己的母親幾乎是沒有任何缺點的,他心目中的母親待人和善,對祖父母極其孝順,對父親忠貞……
李幼鄰曾努力試圖重新撮合父母,可在他知道郭德潔姨娘的厲害后,他終于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才是決定母親后半生是否幸福的關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